上世纪60年代的一天,北方某地农村的广场上聚集了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标签,那就是“四类分子”。对于这个遥远而又陌生名词,今天的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理解它的具体含义,更不明白它对一个人的命运影响有多大,只有那些经历过的老一辈人,对此才会有刻骨铭心的体会。 在那个年代,“四类分子”不仅在生活中遭到区别对待,还要经常参加一些“批判会”,定期汇报自己的思想改造情况,并接受群众的“批评教育”,这也让他们时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犯一点错误被人抓住把柄。 照片中的这些“四类分子”蹲坐在广场上,周围还有荷枪实弹的民兵负责看守,在等待“批判会”的过程中,他们普遍面无表情,眼神空洞而茫然,似乎对未来充满了迷茫,没有一个人说话,现场的气氛显得沉默和压抑。 改革开放后,“四类分子”接到了摘帽通知书,从此这个群体彻底走入了历史,成为了一段真实的过往,但往事并不如烟,时至今日仍有很多老人对此印象深刻,每当回首过去时,他们总会感慨万千,百感交集。对于这张老照片,您有什么感想或真实经历呢?
上世纪60年代的一天,北方某地农村的广场上聚集了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
幻露聊过
2025-08-06 16:52:38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