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数天的烦躁不安和愤懑之后,莫迪总理终于表态,他强调,“印度制造的产品”将决定印度的未来,暗示将对进口美国产品进继续进行关税限制,他还说表示,“印度即将成为第三大经济体”,保护农民、中小微型企业和企业家的利益将是印度政府的“首要任务”,对印度经济表现出极大的信心。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美国货想进印度?先过了关税这一关再说。 莫迪这招 “印度制造” 的牌打得够狠,直接把美国产品的路给堵死了。说白了,印度就是要学中国搞内循环,把钱袋子攥在自己手里。你看他那句 “印度制造的产品将决定未来”,背后藏着的是 13 亿人的饭碗 —— 美国货要是大举进来,印度农民的小麦、中小微企业的纺织品,还有刚起步的手机组装厂,全都得被冲垮。莫迪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去年印度对美国农产品加征的关税已经让加州杏仁出口暴跌 40%,这回要是再加码,特朗普的农业州票仓估计得集体跳脚。 更绝的是印度在能源上的 “反杀”。你美国不是威胁要制裁吗?印度偏不买账,每天从俄罗斯进口 175 万桶石油,占进口总量的 35%,比国际市场价便宜 15-20 美元一桶,一年能省下 100 多亿美元。这笔钱拿来补贴国内化肥和粮食价格,直接稳住了民生基本盘。印度外交部那句 “第三方无权干涉” 更是硬气,潜台词就是:你美国自己还偷偷买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呢,凭啥管我? 最让美国头疼的是,印度把俄罗斯原油玩出了花。炼油厂把乌拉尔原油加工成柴油、汽油,再转手卖到欧洲,每桶净赚 15 美元。这招 “曲线救国” 直接把美国制裁变成了套利工具,气得欧盟只能干瞪眼。更狠的是,印度跟俄罗斯签的是 5 年长期合同,用卢比和人民币结算,生生绕过了美元体系。莫斯科交易所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卢比兑卢布的交易量暴涨 200%,美元在南亚的影响力正在被一点点蚕食。 莫迪这步棋其实是在赌国运。他心里清楚,印度要想成为第三大经济体,就得学中国搞全产业链。现在印度的手机产量已经超过越南,塔塔集团的电动汽车工厂年产 50 万辆,这些都是 “印度制造” 的成果。但代价也不小 —— 美国波音飞机在印度的订单被砍了 30%,苹果公司把 iPhone 16 的组装线从班加罗尔撤到了越南。不过莫迪不怕,他有 13 亿人口的大市场兜底,美国企业想进来就得按印度的规矩来。 最有意思的是,印度这招 “以战止战” 把美国给绕进去了。美国本来想通过制裁俄罗斯能源来推高国际油价,结果印度低价买俄油,反而成了最大赢家。更打脸的是,美国自己还在偷偷买俄罗斯能源 —— 埃克森美孚从亚马尔项目进口的液化天然气,转手就高价卖给欧洲,每立方米赚 0.8 欧元。欧洲老百姓冬天冻得直哆嗦,美国能源公司却赚得盆满钵满,这不是明摆着割盟友韭菜吗? 印度这步棋其实是给全世界上了一课:在霸权主义面前,妥协换不来尊重,只有硬气才能赢得生存空间。你看印度一边跟俄罗斯签能源大单,一边跟中国在金砖国家框架内合作,再加上不结盟运动的老底子,愣是在大国博弈中走出了第三条路。莫迪那句 “印度即将成为第三大经济体” 可不是吹牛,2025 年上半年印度 GDP 增长 6.8%,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照这个势头下去,取代日本也就是这两年的事儿。 说到底,印度这是在向美国宣告:我不跟你玩零和游戏,我要自己制定规则。你美国不是想当世界警察吗?那我就当你的 “搅局者”—— 你制裁俄罗斯,我就买俄油;你要技术封锁,我就联合中国搞量子计算;你想控制供应链,我就扶持本土企业。这种 “非对称博弈” 让美国有劲没处使,毕竟印度既不是乌克兰那样的棋子,也不是日本那样的附庸,而是一个有 13 亿人口、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大国。莫迪这步棋,走得漂亮!
在经过数天的烦躁不安和愤懑之后,莫迪总理终于表态,他强调,“印度制造的产品”将决
探修説
2025-08-06 16:24: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