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曾任职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孙玉国,受到转业处理,多年老兵竟然变为普通职位,到达沈阳的那一刻,他的心里思绪万千..... 1982年,沈阳火车站一位身着便装的中年男人,独自走出了站台。 他叫孙玉国,曾是沈阳军区最年轻的副司令员。 而此刻,他却成了等待安置的转业干部,即将成为副厂长。 从军区副司令到地方工厂副职,这位昔日的珍宝岛战斗英雄,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其实他的出身并没有别的历史人物的特别之处,甚至有点凄惨。 1941年,他出生在辽宁丹东一个普通家庭。 小时候的他,因为新中国的成立,让他吃上了白米饭和热乎乎的大白馒头。 那一刻,在他的心中就有这长大一定要报效祖国的希望。 当同龄人都在父母的工厂里找到“铁饭碗”时,年轻的孙玉国却决定放弃安稳的工作,参军入伍。 在部队,这个肯吃苦、有头脑的年轻人迅速成长。 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和责任感,他被任命为虎饶边防站站一所的站长,驻守在当时中苏边境的珍宝岛。 那个时候,战局并不稳定,总有人想要触碰红线。 1969年3月,苏军无视中方警告,多次登岛挑衅。 作为前线指挥员孙玉国始终执行“不开第一枪”的纪律。 然而,苏军的挑衅却开始变本加厉,让人忍无可忍。 3月15日,苏军出动坦克、装甲车和大批武装人员,悍然发动大规模进攻。 面对装备精良、人数占优的敌人,孙玉国及时利用对地形的熟悉,精准指挥部队进行反击。 战斗异常惨烈,我方付出了牺牲六名战士的代价。 目睹战友倒在血泊中,孙玉国亲自带队冲锋,与敌人展开近身搏斗。 在不利的条件下,他带领战士们顶住了苏军十多天的疯狂进攻。 最终迫使对方狼狈撤退,成功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胜利,让孙玉国这个名字响彻全国。 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 在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作为代表汇报战况,毛主席甚至亲自为他起立鼓掌。 这样的荣誉,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光耀门楣的好事。 不久,“战斗英雄”称号也到了他的头上。 两个月后,他又被破格提拔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并当选中央候补委员。 年仅三十出头的他,仕途一片坦荡。 然而,站得越高摔得也越残。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孙玉国被卷入了一场政治风波中,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当风暴过去,面对组织的审查,孙玉国选择了面对,如实交代。 组织考虑到他战功卓著,且主要是被动卷入,决定给予宽大处理。 最终结果却是,他必须脱下心爱的军装,转业回地方。 这对于一个驰骋疆场的战士来说,这是天大的打击。 1982年,孙玉国回到了沈阳7446厂,担任副厂长。 环境的巨变、身份的落差,带来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 工厂的工人们起初对这个“大领导”的到来充满好奇,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试探他是否只是来“挂个名”。 面对这些,孙玉国选择了接受现实。 他深知自己对企业管理一窍不通,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面对复杂的工厂运作,一切必须从头学起。 他开始放低姿态,虚心求教。 白天,他换上工装,深入每一个车间,熟悉生产流程,了解工人的困难和想法。 晚上,他挑灯夜读,企业管理书籍和技术资料在他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薄。 遇到不懂的技术难题,他甚至会追着厂里年轻的技术员请教,那份认真和执着,让工人们渐渐刮目相看。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孙玉国用他的踏实、勤勉和真诚,赢得了工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他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首长”,而是和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干活、一起解决问题的“老孙”。 进入9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工厂也面临着转型的阵痛。 效益下滑、工资拖欠的困境接踵而至。 孙玉国为了不让大家没钱过日子,开始利用在部队和地方积累的人脉与信誉,四处奔走,积极寻找项目、引进资金,带领工厂艰难地度过了低谷,最终迎来了新发展新机遇。 后来,他被调回沈阳军区下属的经贸部门。 无论身份如何变迁,孙玉国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1998年,孙玉国正式退休。 沈阳军区特批,按副师级干部待遇保留了他的人事关系,这无疑是对他一生功过、尤其是后半生踏实奉献的无声肯定。 孙玉国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 他经历过万众瞩目的巅峰荣耀,也品尝过跌落谷底的苦涩失落。 但真正的英雄气概,不仅闪耀在战场,更体现在面对人生巨大落差时,那份默默承受、脚踏实地、从头再来的勇气与执着。 主要信源:(党史博览——2022-07-14——《珍宝岛英雄孙玉国》)
1982年,曾任职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孙玉国,受到转业处理,多年老兵竟然变为普通职
万物聊综合
2025-08-06 16:17:2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