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退伍老兵赵保群在家午休,政府人员却找上门,对他说:“别睡了,国防部长

万物聊综合 2025-08-06 14:18:28

1987年,退伍老兵赵保群在家午休,政府人员却找上门,对他说:“别睡了,国防部长张爱萍找了你14年,现在正邀请你去北京呢! 1987年的夏天,江苏海安县砖厂工人赵保群正在家中午睡,突然被一阵敲门声惊醒。 乡干部激动地告诉他:“张爱萍将军找了你14年,现在要请你去北京!”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赵保群大吃一惊。 他以为自己早就被人忘记了,但没想到有人还记得他! 1972年那会,赵保群还是个普通的警卫班长。 当时,他突然接到上级指令,要求他前往301医院监护一位“张绪”的重病患者。 出发前,领导交代了他三件大事。 禁止谈论政治、隔绝外界接触、记录家属谈话内容。 踏进病房的那一刻,赵保群看到的是一位左腿骨折的老人,正被专案组人员厉声呵斥“交代问题”。 尽管,自己不能主动问,但也大概猜到了此人身份绝对不一般。 监护期间,由于家人不能经常接触病人,赵保群则默默承担起了照料。 他常常为老人擦洗身体、喂饭喂药,甚至端屎端尿。 1972年7月28日的深夜,一通紧急电话将他惊醒。 张绪突然口吐白沫、面色铁青。 吓得赵保群冲进病房后立即封锁现场,狂奔一公里找来主治医生。 抢救持续了48小时,他寸步不离地守在床边,严防任何人靠近。 事后,赵保群偷偷保存了药渣,发现里面多了一味剧毒药材。 当他愤怒地要追查时,老人却拦住他,低声说:“如果因此让你退伍,一定来找我。” 直到此时,赵保群才得知“张绪”的真实身份是开国上将张爱萍。 而他如今,正因政治风波遭受迫害。 此时,深陷困难的他还是想办法帮助赵保群。 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是坏人呢? 1972年11月,赵保群突然被勒令退伍。 临走前,他偷偷买了一包红糖探望张爱萍。 从此,这成了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回到家乡后,他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砖厂工人。 日子过得却从未向人提起这段经历。 而康复后的张爱萍始终惦记着这位救命恩人,多次委托部队、媒体寻人,甚至通过江苏电台记者吴邦义辗转打听。 却因赵保群刻意低调,而始终没有回信。 到了1986年,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在审阅劳模材料时,偶然发现“赵保群”的名字与当年那个恩人的服役信息完全吻合。 他当即亲笔写信并汇款100元,本以为可以帮助恩人改变生活,没想到赵保群将这笔钱捐给小学买了风琴。 张爱萍得知后深受感动,在回信中特意将“宝群”改为“保群”,题词赞他“两袖清风”。 1987年11月13日,赵保群终于走进北京张爱萍的寓所。 这一次,两人终于得以相见。 张爱萍喊来:“保群,你来啦!” 之后,两人紧紧相拥。 将军在之后的家宴上反复对家人说:“没有他,我早就不在了。” 此后的岁月里,赵保群每年都赴京向将军汇报近况。 但始终坚守一个原则,绝不利用这层关系谋私利。 2003年张爱萍逝世时,他在灵前痛哭失声,回家后大病一场。 康复后,他执笔写下这段跨越阶级的真情,让历史记住。 在至暗时刻,仍有人以平凡之躯守护着人性的光辉。 这段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因两个男人的坚守而震撼人心。 一个不忘滴水之恩,一个甘于默默奉献。 他们的相遇始于时代的荒谬,却成为彼此的回忆! 主要信源:(中国军网-开国上将张爱萍与普通士兵的患难之交)

0 阅读:0
万物聊综合

万物聊综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