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为教训苏轼,出一个上联,结果成了千古绝对,至今仍然无人能对?王安石想要给苏

鲁肃聊历史 2025-08-06 11:28:33

王安石为教训苏轼,出一个上联,结果成了千古绝对,至今仍然无人能对?王安石想要给苏轼一个“教训”,出了一个“绝对”,直到今天依然无人能对出下联。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历史上一个堪称“名臣大乱斗”的事件,后世的人们常谈起王安石本人的功过得失,但却很少有人提到王大相公与苏学士之间的恩怨纠葛。 历史上的王苏二人虽政见相左,但王安石对苏轼的才华十分赏识。因此,两人在私底下也经常会交流文法。 而大家可以从《警世通言》中记载的关于二人故事中,一窥王安石和苏轼之间的关系。 话说这一年,王安石拜托苏轼给自己带一瓮三峡中的“中峡之水”。水是流动的,想要在中峡取水对于苏轼来说绝非易事。但苏轼还是接受了这个“挑战”。 然而,当他去取水的时候,却耍了一个“小聪明”。在苏轼看来,三峡既然相连:取哪一峡的水,还不都是一样吗? 结果,当他真的来到王安石府上的时候,王安石一喝就发觉不对当场指出,苏轼却傻了眼。 只见,王安石缓缓地抿了一口便对苏轼说道:这明明是下峡之水,你为何要诓骗老夫啊?苏轼听到此言立刻下拜请罪,并对王安石问道:你是如何尝出这水是下峡之水的呢? 王安石自信地笑了笑,对苏轼说道:老夫常用着三峡之水煮茶来喝,上峡之水为浓啊,下峡之水为淡,中峡之水味道恰在咸淡之间。故而一品便知此水乃下峡之水。苏轼听完,不禁佩服地点了点头。 紧接着,两人聊起了苏轼在黄州就任地方官期间的所见所感,这让苏轼更加佩服王安石这位宰相的见识和才学。 而在王安石身上,苏轼更是明白了“强中自有强中手”这句话的含义。 此前苏轼拜访王安石时,看到王安石“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自认为菊花不可能被风吹落,更谈不上“满地金”。 因此便续上“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句子。但多年后,他看到秋日的菊花落瓣,才明白自己错得离谱。 而王安石也曾“为难”过苏轼,他曾出过一个上联“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这短短的11个字,却将才华盖世的苏轼给难住了。 苏轼反复品读这11个字,却迟迟找不到对出下联的办法,最终只得向王安石不断赔笑,承认自己的才学的确有所不足。王安石见状倒也没有为难苏轼。 虽然二人的政见不同,但王安石十分爱惜这个人才,再三思虑之下,他决定上奏宋神宗要求恢复苏轼的翰林学士之位,这也算是送了他一个顺水人情。 而经过明清两代世俗小说的快速传播之后,《警世通言》中这段王安石与苏轼对对子的故事也传遍了大街小巷,直到今天,他们两人之间的故事依旧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王安石和苏轼代表着北宋政坛上的两股政治势力,但他们却共同搭建起了宋代辉煌的文化殿堂,后人对他们的故事或是叹息或是欣赏,但相信更多人对他们投去的始终是赞许和仰视的目光。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网 《苏学士与王安石》

0 阅读:0
鲁肃聊历史

鲁肃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