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高官预判:中国将在欧美贸易与俄罗斯石油之间做出选择。美国终于露出獠牙,中美第三轮谈判结果不会无休止重复下去,留给我国的时间实际并不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这段时间,中美俄之间的博弈又升级了。乌克兰的一位高官放话说,中国很快就得在欧美贸易和俄罗斯石油之间“做选择题”。听起来像是挑拨离间,但这事并不是空穴来风,美国也确实在逼中国选边站队。 其实大家也都能感觉到,国际上的风向越来越紧,美国不再只是喊口号,而是准备真刀真枪地动手了。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就放话说,中国要是还继续从俄罗斯买石油,那就准备好接受100%的“次级关税”吧。 什么意思?简单说,美国不仅自己不买俄罗斯的东西,还威胁其他国家:你们谁要是跟俄罗斯有贸易来往,我就对你们的商品加税,甚至加到让你们卖不动。这就叫“二级制裁”,以前伊朗、朝鲜都尝过这个苦头。 这次,中国成了他们的重点“盯防”对象。第三轮中美谈判里,美国直接把这个问题端上桌了。一边谈关税暂停,一边给出“二选一”的选题——要么站欧美这边,断了俄罗斯的石油生意;要么就老老实实交罚款,100%的税,听着都吓人。 但中国真会就这么让步吗?答案显然没那么简单。 先看一组数据就知道了:2025年1到4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1250万吨原油,占了全国总进口量的近五分之一。 也就是说,中国每进5桶油,就有1桶来自俄罗斯。而且这还只是海运,还有一条管道每年能运3000万吨油,成本低、风险小、稳定性强。 更重要的是,中俄之间已经不只是买卖关系了,连货币结算都在去美元化,用人民币和卢布交易越来越多。人民币现在在俄罗斯的外汇储备里已经占到35%,这意味着两国的金融联系也变得紧密。 美国说得轻巧,让中国换个供应商不就得了?但现实是,全球能像俄罗斯这样既有量又有价,还稳定供货的国家,真的不多。 中东那边可以补一部分,但政治局势一直动荡,风险太高。而且中俄关系本身已经上升到地缘政治的层面,断了这条线,也会对双方战略安全造成影响。 当然,美国也不是没底牌。中美贸易体量巨大,2024年双边货物贸易额达到6882.8亿美元,美国是中国最大出口市场,中国也是美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美国加税,中国出口企业受伤;但同样,美国老百姓也要为日用品、电子产品多掏腰包。更别说高科技设备、药品、稀土这些关键领域,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度也不低。 贝森特虽然说中国已经“准备好”交次级税,但这更像是一种心理战。毕竟在这之前,中美刚刚决定延长关税暂停期90天。这不就是明摆着,双方都还想留个后手,继续谈? 美国的算盘很清楚,就是想在这段缓冲期内把压力放到最大,看看中国会不会妥协,但中国显然也不会坐以待毙。稀土、医药这些反制牌随时能打出来,而且正在加快能源供应多元化,从中东、中亚、非洲等地扩大采购,就是为了不被某一方掐住脖子。 乌克兰高官的那句“二选一”,本质就是想说:你中国不能再两边通吃了,必须表态。但问题是,中国根本就不是“吃瓜群众”身份,而是游戏规则的参与者。 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更多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而不是站队行为。能源是中国发展的命脉,断谁都不现实。同时,中国也清楚知道,美国的制裁不只是针对俄罗斯,而是在整个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对中国进行遏制。 所以,中国要做的,从来就不是“选边站队”,而是“谋定后动”。要争取的是在两边之间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点,把损失控制在最小,同时维持对内的经济稳定。 乌克兰高官的“二选一”说法虽然听着刺激,但这题目中国不会那么草率地作答。 从实际操作上看,美国虽然亮出了獠牙,但一边加压一边谈判,本质上还是想用筹码换姿态。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业链完整、内需强劲,又手握稀土、药品、消费市场这些对美有威慑力的资源,完全有资本稳住局势。 当然,压力是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到了非选边不可的地步。只要中俄继续保持“利益共担、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同时和欧美保持必要沟通和合作空间,这道“选择题”就不必非黑即白。
普京给了俄罗斯三百年来最大的觉醒!中国的35万亿势不可挡!有专家说,普京才是真正
【82评论】【116点赞】
用户10xxx18
不是和美国全部脱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