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就算牺牲政治生命,向中国正式道歉,也没啥用,日本人的内心深处压根就不想改变,也很难改变。 一直以来,日本这套说辞很巧妙,它给外界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是那一小撮顽固分子绑架了整个国家,而大多数人是善良且无奈的。 这样一来,一个集体性的历史态度问题,就被巧妙地转化成了一个局部性的政治操作问题。右翼就像是那个被推到台前的角色,吸引了所有的目光,而真正的问题,则在这种掩护之下被安全地隐藏了起来。 如果拨开这层迷雾,会发现一套能够自我解释的内在逻辑在起作用。这套逻辑里,有一个核心的观念:就是日本这个民族非常优秀,只是运气不好,生在了一个资源匮乏、天灾不断的地方。 这种“优秀”与“不幸”的矛盾组合,催生出当他们看到别处富饶的土地时,心里想的不是如何平等交往,而是一种“那个好地方本该属于我们”的念头。 在这种逻辑的支配下,向外获取土地和资源的行为,就不再被看作是侵略,而被理解成是一种“纠正”,是让优秀的人去拥有更好的生存空间,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既然日本人从根上就不认为自己错了,那么道歉和忏悔就成了一件无法理解的事情。他们可能会为战败而感到悔恨,但这种悔恨是针对自身实力不足,而不是针对行为本身的道义对错,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可以反复“表示遗憾”,却很难做出彻底的认错。 这在抗日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战争动员。他们要做的,只是在日本民众心中那套早已存在的逻辑上,再加一点料。 这个佐料就是,不断地向日本民众宣传:中国土地虽然好,但中国人不行,他们德不配位,配不上那样的好地方。 当这种说法通过长期的宣传,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后,日本民众的行动就变得非常自觉。他们拿起武器,并不觉得自己是在侵略,而是在执行一项正义的使命。 这种独特心态的最终源头,还是因为日本这个民族的地理环境,国土资源的贫瘠,以及地震、海啸等挥之不去的自然威胁,在漫长的历史中,给这个民族注入了极强的危机感,向外寻找出路,成了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而日本统治者则利用了这种源自环境的集体不安全感,用“天选之子”的说法,将这种自卑巧妙地转化成了一种扭曲的自负。 所以,今天看到的日本,无论是动漫文化还是社会秩序,都只是一个时代的表象。决定一个群体行为模式的,是它底层的思维方式。 只要那种“为生存找出路”的危机感和“天选之子”的优越感没有改变,那么从一个看似无害的普通人,到狂热的行动派,中间的转变过程可能会非常迅速。 因此,这件事的根本,并非石破茂这样一位政治人物的表态能够撼动。他的道歉,最多是为一座建筑进行一次外部的粉刷,却无法改变建筑的地基。 问题的核心,是一种由地理、历史和文化共同塑造的集体认知,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才是难以跨越的真正障碍。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源:环球网——石破茂:有必要发表战后80周年首相个人见解
石破茂就算牺牲政治生命,向中国正式道歉,也没啥用,日本人的内心深处压根就不想改变
芸霄记史
2025-08-05 16:18:24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