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支冲锋枪,俘虏敌军63人,这简直是战场上的奇迹!而这名传奇人物所使用的那把冲锋枪,现在还在军事博物馆里展览着。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2年初夏的内蒙古杭锦后旗,阳光晒在黄土地上,照得乡政府门前挂着的牌匾金光闪闪,村里的锣鼓一早就敲响了,戏台也在昨晚就搭好了,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庆祝一个人——刘光子。 从朝鲜战场归来的他,这次成了全旗最光荣的人,这场庆功会整整办了三天,乡亲们都知道他立了大功,可到底怎么回事,他本人从不多说。 他家的土房里,除了那块写着“一等功臣”的喜报,还有一支用红绸包着的冲锋枪,被放在墙角,谁碰他都不让。 孩子们常去看他,村小请他讲过一次课,从那天起,大家才知道,这个平日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在战场上曾一个人俘虏了六十三个敌人。 事情发生在1951年4月,那时志愿军第五次战役正打得激烈,刘光子所在的第63军187师561团,奉命穿插至临津江南岸的雪马里。 那里山势陡峭,树林浓密,是英军防御圈中的一个重要据点,敌人是号称百年精锐的格洛斯特营,战斗经验丰富,火力强大,被困在山沟里,急于突围。 刘光子那天带着两个刚参军不久的新兵,在山梁上搜索敌情,快天亮时,他透过石缝发现沟底藏着大批英军士兵,人数起码在百人以上,这种情况,他没有慌,反而做了个决定——让两个新兵掩护在上头,他一个人下去试探。 他只有一把苏制PPS-43冲锋枪,腰上别着两颗手榴弹,还有一枚自制飞雷,这种飞雷是铁皮壳子里塞满炸药的简易炸弹,威力很大,原是拿来炸坦克的。 他悄悄摸到山沟边,等离敌人不到三十米,突然站起身,冲锋枪连射,子弹打得敌人惊慌失措,他趁乱扔出飞雷,一声巨响后,火光冲天,烟尘滚滚。 他借着烟雾改变位置,又是一梭子子弹扫出去,敌军听到枪声四起,误以为山上埋伏了整整一个连队,刘光子趁机高声喊话,学着朝鲜语叫喊,意思是让他们缴枪。 果然,敌群里有个翻译听懂了意思,开始给军官比划,刘光子又大声吼着让“援军”下山,山上的两个新兵听懂了,配合着朝天开了两枪,敌人信以为真,开始陆续举手投降。 他一个人,押着这群俘虏沿山路往上走,一路上不断有试图反抗或逃跑的敌兵被他用手雷或冲锋枪制服,最后走到山头,两个新兵看傻了,连忙去报给排长。 不久,全团统计战果时,发现这六十三个敌人竟全是刘光子一个人缴获的,其中还有少校军官,直到那一刻,才有人真正意识到这个平时寡言少语的老兵,竟然干出了这样的事情。 回到国内后,部队把他的事迹上报到志愿军总部,年底,他被授予“二级孤胆英雄”称号,并荣记一等功。 国家还安排他进京参加表彰大会,在北京他见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周总理亲自接见了他,还赠送了一支半自动步枪作为纪念,那支PPS-43冲锋枪也被送进了军事博物馆,成了一件珍贵的展品。 这支枪原是苏联在卫国战争时期研制的,用金属制成,结构紧凑、射速快,特别适合山地丛林战。 刘光子说过,这把枪从不掉链子,跟着他走过一次次巡逻、突袭、埋伏,从未出过一次故障,它不光是兵器,更像是战友。 战争结束后,刘光子没有多说当年的事,他回乡务农,过的还是和以前一样的日子,只是村里的孩子都知道他是英雄,常常围着他听他讲打仗的事情。 他总是摇头,说自己不过是把任务完成了,他的子女后来也有很多人参了军,把这个家族的军人血脉延续下来。 1997年,刘光子因病去世,他的葬礼办得很简单,但不少当年并肩作战的老战友特地赶来送他最后一程。 那年冬天,村里下了一场大雪,老乡们说,那天晚上天格外安静,就像当年山头传来的那声巨响后,战场上所有枪声都停了下来。 今天再去军事博物馆,展柜里那把陈旧的PPS-43冲锋枪还静静躺着,枪身磨损严重,握把边角泛着光,仿佛还能看见当年那个年轻战士攥着它时的紧张与果决。 它不仅是一件武器,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是一个普通中国士兵在异国战场上创造奇迹的象征,一个人,一支枪,六十三名敌人低头投降,这样的事迹,注定会永远写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江苏新闻——靠一把冲锋枪擒敌63人,新兵一人歼敌280余人!他们是朝鲜战场上的“传奇兵王”
一个人,一支冲锋枪,俘虏敌军63人,这简直是战场上的奇迹!而这名传奇人物所使用的
如梦菲记
2025-08-05 16:17:23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