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北京黄柏寺村】2025年8月4日,单位事不太多,便给自己放假一天,欲在周边游

孙王良评 2025-08-05 11:34:27

【游北京黄柏寺村】

2025年8月4日,单位事不太多,便给自己放假一天,欲在周边游览一番。查公交站牌,有黄柏寺村,离单位甚近,所以便坐y43路前往。查百度百科,介绍说黄柏寺村无寺,却有山。山曰“禽兽”,或若猛虎蹲踞,或若金鸡独立,不禁勾起我探奇的兴趣。这样的山形,离我这么近,焉能不看?

不过到了黄柏寺村,却令我失望得很。山体确实雄伟壮丽,山顶还有烟云缭绕,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但横竖看不出哪里像“禽兽”的样子来。是我眼拙,还是百度百科记载错了?疑虑之余,便在街上寻一老者相问。老者对“禽兽山”的说法嗤之以鼻:"什么禽兽山,我们这儿都叫棺材山”。

"棺材山?”,我愕然,"这名字未免太不吉利”。

老者便讲起一段故事。说是古时候有个老包,儿子顽劣,事事与他作对。叫他往东,他偏往西;叫他打狗,他偏撵鸡。老包临终,心生一计,嘱咐儿子为自己打造一副石棺。老包想:这逆子向来反着来,我说石棺,他必定打造铁棺。如此山中便能出铁矿,造福乡里。谁知这回儿子竟转了性,心想与父亲作对了一辈子,临终便顺他一回。果真打造了石棺。从此,这山便唤作“棺材山”了。

“这个老包,是历史上的大清官包拯吗?”我问。老者的答案是:那我就不知道了,传说中只说老包。

我听了,不禁莞尔。或许这个故事就是为纪念包拯而创作的,不可太当真。包拯铡了他的侄子大贪官包勉,他的亲生儿子什么样,许多人并不知情。这个故事提供了一个素材,他的儿子也是一个不肖之子。这故事颇有些“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老包算盘打得精,却不想不肖子临终竟从了父命。世事往往如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老包竟也着了道,失算如此。

山还是那座山,名字却因一个传说而改变。所谓“禽兽山",不过是网上记载,不知是哪位网民的杰作;而“棺材山”才是百姓口耳相传的真名。名与实之间,常常隔着一条鸿沟。

古寺早已湮没在野烟之中,唯有这“棺材山”的传说还在流传。人们记住的,不是山的形状,而是这个带着几分黑色幽默的故事。铁骨终究未能丰裕黎庶,倒是石棺成就了一段“孝贤”佳话——虽然这“孝贤”来得如此讽刺。望着远处那座名不副实的“棺材山”,作诗一首纪念之:

古寺无踪剩野烟,

空闻轶事说当年。

本应铁骨丰黎庶,

谁料石棺葬孝贤。

逆子偶从临终愿,

青山枉得不祥镌。

游人欲辨禽兽相,

却对苍崖笑惘然。

游人如我,本欲寻访古寺遗址,却意外听得这样一段轶事。站在山前,望着那既不像禽兽也不似棺材的山形,不禁哑然失笑。世间万物,名实之间,本就充满这样的荒诞与错位。苍崖无语,唯有山风掠过,带走游人的惘然。

0 阅读:16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