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媒体都看不下去了,公开喊话:中国拒绝放弃购买俄罗斯石油,这样一来,中美刚刚达成的峰会共识怕是要黄!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7 月 31 日的话,听着像在替中美关系操心,可翻查一下法国自己的能源账本,就会发现这操心背后藏着不少猫腻。 先看道达尔能源公司的二季度报表,里面藏着笔 35 万吨的 “特殊进口”。 这批俄罗斯乌拉尔原油 6 月从新罗西斯克港出发,先绕到土耳其的伊兹密特港,和阿塞拜疆原油混兑后,贴着 “南高加索轻质原油” 的标签进了法国勒阿弗尔港。 每桶 66 美元的到岸价,比布伦特原油当时的均价低了 12 美元 —— 这账算得,可比媒体喊话实在多了。 同一时间,俄罗斯通过远东原油管道往中国输油的量,悄悄涨了 15%。 7 月单月就送了 420 万吨,其中 200 万吨是按今年 1 月签的长协价走的,剩下的 220 万吨走的是 “浮动价”—— 以布伦特原油均价为基准,再打个 9.2 折。 有意思的是,这 220 万吨的结算单上,人民币占了三成,剩下的七成用欧元付的,俄罗斯央行当天就把欧元换成了黄金,存进了莫斯科的金库。 这操作背后,藏着俄罗斯的难。 根据国际能源署 7 月的数据,俄罗斯外汇储备里,美元和欧元加起来还有 3870 亿,人民币只有 890 亿。 可它欠欧洲的 320 亿外债里,有 280 亿得用欧元还,买德国的精密机床、法国的航空发动机,也得用欧元结算。 去年 12 月,俄罗斯财政部就是因为手里欧元不够,被迫暂停了 15 亿欧元的主权债券付息,这教训让它不敢轻易松了对欧系货币的依赖。 中国这边的账则更实在。 海关总署 8 月 1 日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俄罗斯原油在中国进口总量里占 19.3%,比沙特的 21.7% 还低了两个百分点。 而且这 19.3% 里,有七成走的是 2023 年签的长期协议,价格、量都定死了 —— 比如通过中哈原油管道来的 1800 万吨,每桶价格比布伦特低 5 美元,协议期到 2028 年才结束。 剩下的三成是 “补充采购”,主要用来填补中东供应偶尔的波动,就像 6 月沙特临时减产那阵子,俄罗斯通过远东管道多送的 120 万吨,刚好补上了缺口。 6 月特朗普就对欧盟放话,若不把俄油进口量压到零,就取消对欧洲汽车的关税豁免。 结果欧盟 7 月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涨了 23%,到岸价每立方米 12.5 美元,比从俄罗斯买贵了近一倍。 法国电力公司为了补缺口,花 18 亿欧元租了三艘 LNG 船,租期还得签 20 年 —— 这账,比加征关税的威胁沉多了。 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6 月从法国进口的白兰地同比降了 40%,波尔多红酒降了 27%—— 这些可是法国对华出口的主力,一年能赚走近 30 亿欧元。 7 月法国农业部长急着访华,带去的清单里,光葡萄酒出口恢复协议就占了三页纸,提都没提石油制裁的事。 再往前数,1974 年日本也遇过类似的坎。 当时美国逼它停购中东石油,日本嘴上答应,转头就和伊朗签了 “石油换技术” 协议 —— 每年买 1500 万吨原油,换伊朗的油田开发权,还帮着建了阿巴丹炼油厂。 现在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极 LNG-2 项目上的合作,有点这意思:中国石化出技术建液化厂,俄罗斯出气,每年 300 万吨 LNG 里,200 万吨按人民币结算,直接拉到上海港。 印度的操作更直接。 7 月买了 580 万吨俄油,全用阿联酋迪拉姆结算 —— 先把卢比换成迪拉姆,打给俄罗斯在迪拜的账户,俄罗斯再用迪拉姆买印度的原料药和大米。 这绕了三圈的账,把美元彻底摘了出去,却让美国财政部的制裁清单成了摆设。 说到底,法国媒体的喊话,更像是给自家能源政策找台阶。 欧盟对俄油的禁令明着是 “政治正确”,暗地里却靠土耳其、保加利亚这些中间商 “曲线进口”,今年上半年这类 “转口贸易” 量涨了 47%。 中国按自己的能源需求买油,俄罗斯按自己的外汇缺口卖油,美国按自己的霸权逻辑施压 —— 这盘棋里,谁都在算自己的账,唯独媒体喊话最不顶用。 8 月 5 日,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的视频会上,又敲定了件事:远东管道的输油能力要从每年 3000 万吨扩到 4000 万吨,2026 年动工。 这消息出来时,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早间新闻里,正播着勒阿弗尔港的原油库存又涨了 5%—— 看来,比起喊话,实在的买卖更让人上心。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中美新一轮关税谈判刚结束,贝森特回国就上CNBC节目,聊了聊谈判细节,他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