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袁世凯正试穿龙袍,大姨太噗嗤一声笑了,袁世凯问:“笑什么?你一个婊

文史充点站 2025-08-05 10:22:07

1915年,袁世凯正试穿龙袍,大姨太噗嗤一声笑了,袁世凯问:“笑什么?你一个婊 子还想当皇后?”大姨太回怼了一句,没想到却逗得袁世凯哈哈大笑。 袁世凯在中南海试穿黄色龙袍,准备三天后的登基大典,房间里除了裁缝,还站着他的大姨太沈玉英。 沈玉英看着镜子中的袁世凯说:“大总统,这龙袍的颜色怎么跟戏台上唱戏的一样?”袁世凯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 这位大姨太确实来历特殊,1876年,19岁的袁世凯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再次落榜,心灰意冷之下来到苏州散心。 当时苏州有家叫“醉红楼”的地方,袁世凯在这里认识了17岁的沈玉英,这个山东人在江南水乡待了三个月,花光了身上的银两。 沈玉英发现袁世凯谈吐不凡,便主动拿出银子资助他北上求职,对于一个风尘女子来说,这几乎是她全部的积蓄。 1879年,袁世凯投靠在朝鲜的吴长庆,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1885年他被任命为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年薪3000两白银。 发达后的袁世凯派人找到了沈玉英,此时她已经从醉红楼赎身,在苏州开了一家茶馆维持生计。 1887年,袁世凯将沈玉英接到天津,安排在河间府的一处宅院里,按照当时的规矩,她成了袁家的大姨太。 袁世凯的正室于氏是河南项城的大户人家女儿,从小接受传统教育,不识洋文,也不懂西方礼仪, 沈玉英却不同,她花钱请了一位传教士夫人学英语,还专门学习西方社交礼仪,这在当时的中国女性中极为少见。 1901年,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外国领事馆经常举办酒会,袁世凯需要带夫人出席。 在一次德国领事馆的晚宴上,德领事夫人用英语致辞欢迎,于氏听不懂也不知如何回应,场面十分尴尬。 沈玉英立即起身,用流利的英语表达感谢,还简单介绍了中国的茶文化,德领事夫人大为赞赏,主动邀请她参观领事馆。 从此以后,袁世凯出席重要外事活动都会带上沈玉英,在当时的天津社交圈,人们都知道“袁夫人”指的是这位大姨太。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沈玉英更是成了袁府的外交助手,她能说简单的法语和德语,还学会了使用刀叉。 各国驻华使节的夫人们都很喜欢这位中国官太太,英国公使夫人朱迪丝曾在回忆录中提到:“袁夫人是我见过的最优雅的中国女性。” 1915年袁世凯称帝,沈玉英被册封为“瑨贵人”,但她对这个称号并不在意,反而觉得滑稽。 在那次试穿龙袍的场景中,沈玉英的话让袁世凯意识到一个问题:这身行头确实像唱戏的,于是他要求裁缝重新设计。 袁世凯的皇帝梦只持续了83天,他被迫取消帝制恢复共和,同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在北京病逝,享年57岁。 袁世凯死后,沈玉英带着两个儿子袁克文和袁克良搬出中南海,北洋政府按照惯例,给了她一笔抚恤金。 1918年,沈玉英用这笔钱在天津英租界买了一套洋房,开始了相对平静的生活,她雇了英国管家,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沈玉英的一生跨越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她从苏州风尘女子到袁府大姨太,再到民国官太太,她的人生轨迹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女性命运的复杂性。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有些人选择墨守成规,有些人勇于改变。 沈玉英显然属于后者,她用自己的方式适应着时代的变迁,从学习外语到接受西方文化,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心态。 这种适应能力让她在袁府站稳了脚跟,也让她在乱世中找到了生存之道,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袁世凯选择了权力,最终成为历史的过客,沈玉英选择了适应,虽然命运多舛,但至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   信源:【津彩河北 网络书香】走进袁世凯宅邸 . 澎湃新闻

0 阅读:84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