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耿莹一夜之间被查封了所有资产,她选择出走美国,在离开时她发誓,给我3年时间,只要我没饿死,我就要在美国横着走! 耿莹出生在1939年,湖南醴陵人,父亲耿飚是老革命家,她小时候跟着父母在延安和根据地转悠。战乱年代,她常被塞进马兜子里随部队转移,新中国成立后才安定下来。十一岁那年,她开始上学,之前的生活挺苦的。长大后,她先去北京地质队干了十七年,背着装备到处勘探矿产,工资就三十七块钱一个月。她还得养大女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地质队的工作让她学会了吃苦,野外作业啥都得自己扛。转行后,她进北京制药厂当工人,又干了十七年。那时候她自学医,考上中医,还在厂里帮人看病保健。制药厂成立研究所,她靠打篮球进队,当队长曲线进了研究岗位。两年努力,她成了研究员,专攻医学知识。接触艺术家后,她开始学国画,临摹《八十七神仙卷》十遍,出师了。她的画作像《听琴》、《文姬归汉图》入选全国美展,还在国内外展出。她离婚后一个人带两个女儿,生活全靠自己拼。 1986年,中央出政策不让高干子女经商,耿莹在珠海的公司资产全冻结。她之前下海办制药厂,干得不错,从广州深圳珠海转悠,注册公司时父亲还笑她数钱都数不清。可政策一来,一切归零。她没利用关系,收拾东西直奔美国。那年她快五十岁,不会英语,身上没多少钱。临走她对家人说,三年内只要活着,就要在美国站稳脚跟。刚到纽约,她租最便宜的公寓,邻居全是移民工人。她从街头摆摊起步,自己设计项链耳环卖。没固定位置,常被警察赶,她就收摊躲巷子。每天只吃一顿,面包方便面凑合,冬天裹旧大衣睡觉。节省每一分,她把生活压到最低,只为熬过这三年。她想起父亲访美时赠给美国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一幅她小时候的画。那是她唯一能用的联系。她写信附照片寄过去,两周后秘书打电话,安排见面。布朗看了她新画,介绍艺术圈人脉。她调整画风,融合中西,工笔花鸟画开始展出。第一幅卖给德州商人,2.7万美元。这笔钱让她买颜料,继续创作。画作进私人画廊,她自己打包运货,修画框。渐渐收藏家增多,她参加文化活动,递名片推作品。三年过去,她靠卖画养活自己,还买了六亩地和果园,房子也置办了。她的商业版图扩大,果园生意稳当。 耿莹在美国站稳后,没久留,1997年回国。她避开经商,转向文化遗产保护。看到文物破坏严重,她和李敏、刘爱琴、李特特等人商量,决定办基金会。筹备四年,2007年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成立,这是国内首家海内外公募基金会。她当会长,专注抢救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基金会拍纪录片,办活动,参与联合国项目。用科技手段记录皮影戏、古法造纸啥的,避免消失。她走访贵州关岭,帮建化石公园;去云南孟连,推民族博物馆。家乡庆阳,她和母亲推香包刺绣上北京展。资金难筹,她当“丐帮帮主”,但拒不义捐款。有老板带两亿来,提无理要求,她直接回绝。基金会十年,她主持“一带一路”交流,考察遗址,协调资金。年过八十,她还画画,创作“革命母亲”系列。她的画《树的榜样》、《松涛依旧夕阳在》影响大。她一生独立,不靠父亲光环,专注公益。 耿莹的故事接地气,她从地质工到画家,再到基金会会长,全靠自己一步步来。父亲耿飚教育她有始有终,她就把这当原则。童年苦难让她韧劲足,八十年代下海证明能力。出国那段最难,摆摊卖画起步,三年兑现誓言。回国后,她把精力投文化保护,基金会成了她最后选择。保护遗产不是空谈,她实打实走访,推项目。她的经历告诉人,背景再好也得靠自己,失败了重来就好。文化自信从根抓起,她做的就是这事。耿莹八十多岁还活跃,证明坚持有回报。 耿莹的路走得实诚,从战乱童年到美国闯荡,再到文化守护。她没走捷径,地质队制药厂都干透了。学画时临摹十遍,卖画时自己运货。基金会成立后,她拒捐款守底线。她的画作国内外认可,基金会项目全国铺开。像贵州化石、云南博物馆,都是她推的。耿莹说,文化遗产是祖宗财富,不能毁手里。她用行动证明,年龄不是问题,关键是担当。 耿莹一生没停歇,父亲影响深,她把家国情怀落到实处。出国前誓言兑现,证明不服输的精神。回国办基金会,抢救非遗,用科技记录。她的故事有内涵,告诉人生活得靠韧劲和底线。保护文化不是高大上,她走访偏远地,帮匠人传承。耿莹的经历像镜子,照出坚持的价值。 耿莹的事迹真实,她从没依赖身份。地质勘探十七年,制药研究自学成。经商被封后,美国三年混出头。卖画买地,商业稳。回国后基金会十年,保护项目多。她的画入选美展,基金会公募首家。她强调文化根源,不能丢。耿莹的路,逻辑清楚:吃苦、学艺、闯荡、守护。
1986年,耿莹一夜之间被查封了所有资产,她选择出走美国,在离开时她发誓,给我3
墨舞风华姿
2025-08-05 10:00:22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