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国民党女特务王化琴,被解放军战士押上刑场准备枪毙。就在这时,一个男人大喊道:枪下留人,首长说这个女特务是好人!
王化琴的故事始于四川昭化的青砖大院里。父亲王连山是军阀刘湘的军需官,家里千亩良田、上海钱庄、重庆商铺堆砌出她金枝玉叶的童年。
五岁能背《三字经》,七岁写得锦绣文章,留学日本早稻田时穿着洋装参加反日游行,这个富家千金骨子里烧着不寻常的火。
1937年卢沟桥炮响,她扔下东京帝国大学的录取书,跟着康乃尔冲破封锁线投奔延安。
在抗大瓦窑堡分校,这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抡起镢头挖窑洞,手掌磨出血泡还笑着和战友比谁挑的土多。
窑洞里煤油灯下,她教战友们用日语唱《国际歌》,没人知道这段经历会成为她日后军统生涯的一笔。
命运转折来得猝不及防,1938年徐州会战后,与部队失散的王化琴流落西安街头,误入国民党战干团招生处。
三个月集训结束,这个精通四国语言的高材生被戴笠亲自点名调入军统,重庆罗家湾19号的办公室里,她破译的日军密电挽救过远征军整团性命,也亲手翻译过抓捕地下党的命令。
最煎熬的是1940年5月那个黄昏,译电科截获的抓捕名单上赫然写着“康乃尔”,那个带她投奔延安的青梅竹马。
军统规矩森严,外出必有两人监视,她突然咬破舌尖喷出血沫,被紧急送医途中假装腹痛溜进茶馆。
康乃尔正和同志假装打牌,她抓过麻将牌重重拍桌:“起来,我打!”指尖在牌桌下急敲摩斯密码,十分钟后国民党侦缉队扑空,康乃尔已化装成乞丐混出城关。
这次营救让王化琴在渣滓洞受了半年电刑,1947年她终于脱离军统,在泸州中学教英语时总把《新青年》夹在课本里。
1951年镇反运动中,军统经历和地主出身让她被判死刑了,枪决前夜,丈夫翻出康乃尔1940年的亲笔信,此时已是四川省副省长的康乃尔连夜写信作证:“她救过十二名地下党员。”
这封信被火速送往刑场时,刽子手已经扣住扳机,改判三年管制后,王化琴沦为贫农妻子,大饥荒时带着孩子啃树皮。
1980年平反重返讲台时,学生们只当这个教英文的老太太是退休教师,直到她癌症晚期昏迷中呢喃日语密码,人们才从梦呓里拼凑出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王化琴在军统立功受奖时佩戴过青天白日勋章,给延安传递情报时也烧毁过同胞的档案,她救康乃尔既是念旧情,更是对军统反共政策的本能抗拒。
1951年刑场上的刀下留人,与其说是命运馈赠,不如说是乱世中人性的微弱反光,当康乃尔在求情信里写下“她骨子里始终是抗大那个挖窑洞的女学生”时,或许道破了某种超越阵营的人性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