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和妻子邵华在新疆赛福鼎家中,弹起 了维吾尔族乐器热瓦

千百年一叹 2025-08-05 00:28:28

90年代,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和妻子邵华在新疆赛福鼎家中,弹起 了维吾尔族乐器热瓦普。 毛岸青多才多艺,他的一生承载了太多的委屈和梦想。 毛岸青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次子,他童年时代的经历和哥哥毛岸英相似,除了没有坐过牢,基本相同。 7岁的他因哥哥不在,他和3岁的弟弟岸龙在亲人的帮助下,披麻戴孝安葬了妈妈,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不久,他们兄弟在上海流浪街头,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尽欺凌压迫,这些遭遇使他自幼对反动派充满了阶级仇恨。 在上海滩,他因在电线杆上书写一条“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被巡捕毒打致伤,落下了耳聋和脑震荡后遗症,终生深受其苦。 1936年6月,兄弟俩被地下党找到,送到苏联学习。苏联的学习生活与他们在上海的流浪生活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他们好像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新世界。 毛岸青的艺术细胞在苏联学习期间被激发了。他爱好绘画、唱歌、弹琴、下象棋,和父亲一样爱好爬山、游泳、乒乓球、台球、足球。尤其是对国际象棋达到了着迷的程度,老年时还会研究棋谱,身边的人无人能敌。正是这些爱好陪伴他度过了青年时的患病时光。 毛岸青的生活充满阳光是从结婚开始的。他和妻子邵华“琴瑟和鸣”“珠联璧合”,美满的爱情和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毛岸青的身体和精神逐渐好了起来。 当毛岸青弹奏时,琴声响起,邵华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他教邵华跳舞、下象棋,俩人经常翩翩起舞。 毛岸青天冷天热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菜,体检结果等等,邵华都一一过问。她不愧是毛主席选出来的“顶门立户”的好儿媳。 在邵华心里,照顾好家庭是她的责任,不照顾好丈夫,怎么能对得起父亲对她的信任呢?怎么能对得起她敬重的开慧妈妈和岸英哥哥? 毛岸青大半辈子与疾病斗争,外语、音乐、象棋是他的另一个生活空间。除此之外,他的生活聚焦在岳母、妻子、孩子和毛家的亲属,长沙、韶山、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中国党史、革命史和马列主义,他一生都在自己理想的境界里行走。 毛岸青的一生,承载了太多的委屈和梦想,妻子邵华很懂他。 他们一起追寻父亲、母亲和哥哥的足迹,一边走,一边写,一边拍照,撰写了大量缅怀毛泽东、杨开慧的专著、散文、诗歌、歌曲等。累计编著出版文学作品和研究专著60余部2000余万字,编著和出版摄影专辑、影视作品20余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邵华知道丈夫热爱音乐,在毛岸青生命的最后时刻,两人商量出一张歌颂父亲的歌曲专辑。最后选定《韶山杜鹃红》、《橘子洲情思》、《金秋十月访井冈》、《遵义放歌》、《难忘雪山草地》、《长征路上寻前辈》、《想延安》、《进京赶考》、《天安门的夜空》和《父亲》这十个题目。 邵华是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歌词主要由邵华起草,两人一有空就一字一句的反复推敲,这是他们说给父亲最后的话,是从心底深处流淌出来的心声啊! 歌曲专辑《永远的怀念》MTV2006年面世,毛岸青2007年3月病逝。 摘取《父亲》中最后一段歌词听一听,他们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夜深人静的时候 总是最想您的时候 紧握您手千般叮嘱在我心头 您亲切的关怀始终在我的身后 您总是告诉我意志如铁壮志不言愁坚定信仰前进百折不回头 无论走多远 无论走多久 身后总有您陪我默默地一起走” 这是毛岸青最后完成的一个心愿,他默默无闻,听着自己的心声走到生命的尽头。 如今想想,如果不是受疾病困扰,他在某一方面肯定能做出更大的成就。这就是毛主席的次子“凡人毛岸青”!

0 阅读:17

猜你喜欢

千百年一叹

千百年一叹

历史长河中的悲欢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