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问刘伯温大明江山能延续多少年。刘伯温回答大明江山,万子万孙吧。 朱元璋这人,从底层爬上来,经历够坎坷。他出生在安徽凤阳一个穷苦人家,父母早亡,只好去寺庙当和尚混饭吃。元末乱世,他加入红巾军,从小兵干起,一步步积累实力。打仗时,他注重纪律,严禁部队扰民,这帮他拉拢人心。攻下南京后,他改名应天府,作为根据地发展势力。面对强敌陈友谅,他组织鄱阳湖大战,用火攻战术重创对手,那场仗打得陈友谅全军覆没。张士诚也被他逐步蚕食,最终灭掉。1368年,他北伐推翻元朝,建立明朝,自称洪武帝。执政后,他大杀功臣,设立锦衣卫监视百官,手段狠辣,杀了不少开国将领。刘伯温作为谋士,帮他出谋划策,但后来也遭猜忌,辞官回家。 刘伯温出身浙江青田,家境不错,早年中进士,在元朝当过小官,但看不惯腐败,就辞职隐居。朱元璋三请他出山,他才同意辅佐。初期,他建议先灭陈友谅,再打张士诚,这策略让朱元璋避开两面作战的风险。鄱阳湖之战,他提供情报和战术支持,帮助明军转败为胜。建国后,他参与制定大明律,强调严刑峻法,帮朱元璋稳固统治。刘伯温还懂天文地理,民间说他会算命,但史书上更多记他作为谋臣的贡献。朱元璋称他为“吾子房”,比作汉高祖的张良,可见器重。但后来朱元璋疑心重,刘伯温怕遭祸,主动求退,回家后没几年就死了,有人说中毒,但没确证。 民间流传刘伯温精通阴阳,能预知未来,这就引出《烧饼歌》的故事。据说朱元璋问王朝寿命,刘伯温答“万子万孙”,表面看是吉利话,实际暗指明朝亡于万历皇帝的孙子辈。这书里还预言朱棣篡位、迁都北京等事,后世一看还真对得上号。但历史学家多认为《烧饼歌》是后人编的,借刘伯温名头写预言。朱元璋确实关心江山传承,他立严苛家法,规定皇子分封,但也知道王朝兴衰靠德行,不是血脉就能保住。刘伯温的回答巧妙,避免直说王朝有限,免得触霉头。这事儿反映出古代帝王总想永世统治,可现实里王朝更迭是常态。 明朝初期挺稳,朱元璋铁腕治国,经济恢复快。但他杀功臣太多,留下隐患。朱棣靖难之役夺位后,迁都北京,加强边防,郑和下西洋扩展影响。但后期问题堆积,万历皇帝在位48年,前期靠张居正改革,丈量土地,充实国库。可张居正死后,万历二十多年不上朝,躲宫里不管事,导致官僚腐败,税赋加重,民间怨声载道。边疆上,后金努尔哈赤崛起,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丢掉东北大片土地。万历死后,儿子泰昌上台,只一个月就暴毙,传闻中红丸案,御医进药出问题。 泰昌的儿子天启继位,才16岁,在位7年,迷上木匠活,不理政事。全靠乳母客氏和太监魏忠贤把持朝政。魏忠贤建东厂,抓捕异己,东林党人遭迫害,许多官员被杀或贬。阉党横行,搜刮钱财,军队战斗力弱,辽东战事屡败。天启无子,死时23岁,弟弟崇祯接班。崇祯想力挽狂澜,先杀魏忠贤,清理阉党,又改革财政,派兵镇压农民起义。可积弊太深,李自成、张献忠起兵,势如破竹。清军入关,明军内外交困。1644年,李自成攻北京,崇祯自缢,明亡。这正好是万历的孙子辈,民间说刘伯温预言准了,但其实是巧合或后人附会。 明朝灭亡原因多,皇帝怠政是主因。万历不上朝,等于放任腐败滋生。天启宠信魏忠贤,让阉宦乱政,毁了官僚体系。崇祯虽勤奋,但猜忌大臣,杀了袁崇焕这样的将领,加速败局。外部有后金威胁,内部农民起义,财政崩盘。朱元璋打江山时注重民生,可后代没继承好。刘伯温作为开国功臣,见证王朝起步,但预言传说加了他的神秘色。历史看,明朝276年,算长寿王朝,但终究逃不过兴衰循环。
朱元璋问刘伯温大明江山能延续多少年。刘伯温回答大明江山,万子万孙吧。 朱元璋这人
浅笑对风吟
2025-08-04 20:16:32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