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日寇围在餐桌前举行庆功宴,最前面手里提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直到82年后,我们才知道,这颗人头是抗日名将阎生堂将军的头颅。 阎生堂1910年3月出生在辽宁凤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时候东北还算太平,家里靠种地过日子。他小时候就帮着干农活,长大后眼见日本军队入侵,九一八事变把一切都搅乱了。老百姓流离失所,他没法坐视不管,就加入了抗日队伍。从1932年开始,他拉起一支小队,在凤城周边搞游击,破坏敌人的补给。队伍渐渐壮大,到1933年编入中国少年铁血军第一路军,他当上指挥官兼行政区长官,手下有四个大队,总共600多人。他们在凤城大堡和岫岩一带打了好几仗,比如1935年秋天在砬子沟跟其他抗日武装联手,干掉了一个日军指挥官。这些行动让他的名声传开,也积累了不少经验。1936年,他还跟东北抗日联军有过联系,学到更多抗日知识。你知道吗,这种从小农到领导者的转变,靠的就是那股不服输的劲头。 阎生堂的部队主要在安东凤城活动,多次截击日军运输,炸铁路桥什么的,削弱了敌人的力量。为啥说他是个抗日名将?因为他年纪轻轻就带队打出名堂,26岁就牺牲了。1936年12月18日,在凤城庙台沟那场战斗中,他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突围时他腿和胳膊中弹,为了不被俘,他让警卫员开枪结束自己生命。那时候战场上啥都乱套,部下后来收尸,只找到身体,头没了。原来是被日军砍下来带走了。日军那边呢,他们就把这当成战利品,在营地搞了个庆功宴,围着桌子喝酒,最前面一个军曹提着头拍照留念。这事后来成了谜,直到82年后照片曝光,大家才知道真相。 战斗打完,阎生堂的部下冒险回去找尸体,只挖到无头躯体,头颅下落不明,这事就这么悬着。东北解放后,他被追认为抗日烈士,遗体安葬在当地,墓碑立起来了。人们口口相传他的事迹,但头那部分始终是空白。历史研究者没闲着,一直翻档案,访老兵,想还原事实。转眼到2018年,一个叫邹德怀的研究者收到从日本寄来的老相册,相册主人是日军榎本金之助,当年负责卫兵。里面有两张照片:日军围桌,最前面提着头,旁边标注“阎生堂匪讨头”。专家比对时间地点,确认就是他。照片还记录了日军在凤城的其他暴行,比如烧村子什么的。这发现解开了82年的谜团,他的牺牲教育后人别忘历史。
照片上这个日寇,是侵华日军中,单人杀害中国人最多的日本兵,总计有420多人。他
【30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