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退役军人能否进入军人候车区的争议,把我们拉到了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按现行《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军人身份到退役那一刻就被法律“摘牌”,现役才是那条被优先对待的“赛道”。军人候车室本就是为战备任务开的“绿灯”通道,拒绝退役军人入内从法理上看没毛病。可问题是,冰冷的规则执行,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温情的拥军传统被某地车站的生硬挡在了门外。 咱得先问自己一句:要是自己是那个被拦在外头的老兵,心里会有多堵?再看泉州东站,人家把军属和退役老兵一锅端,统一安排到综合候车区,不光有优先购票,还有专属座位。郑州东站更干脆,凭优待证直接放行;双拥模范城市靠检察监督,把退役军人的“优先”硬生生撕开一道口子。 这不是能不能办的事儿,是愿不愿做、怎么做的问题。候车区空着却死挡着门,这不是典型的“教条病”么?要是能像某些车站那样,空闲时段给老兵留块地儿,或者按服役年限、战功来排优先级,哪怕搞个电子优待证刷脸进出,既守住了法律底线,又留了情面,何乐而不为? 但往深了想,这场争议背后藏着更大的问号。法律划定了清晰的“现役”与“退役”边界,可当社会对军人的尊崇逐渐从“现役”向“退役”延伸,这份温情如何在铁一般的规则里找到出口?我们一边高喊拥军,一边又在执行时被条条框框束缚,这种矛盾,或许才真正值得我们深思……#退役军人欲进车站军人候车区遭拒#
最近,退役军人能否进入军人候车区的争议,把我们拉到了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按现行《
暗夜魔杖启星芒
2025-08-04 15:51:36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