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在军中摔跤难寻对手,便掸了掸身上的尘土问:“还有谁想来试试吗?”“报告!我想试试!”许世友循声望去,是个没有什么印象的新兵蛋子。
许世友将军的名号响当当,那可是少林寺打熬出来的真功夫,红四方面军里敢跟他较劲摔跤的,没几个。
他刚撂倒一溜壮小伙,现场那气氛,大家又佩服又有点怵。
开国将帅里,论真刀真枪的拳脚功夫,许世友绝对是顶尖的那一拨。
八岁上嵩山少林,沙袋一天捶烂俩,手指手掌磨得都是血口子,包巴包巴第二天继续练,三九天冻得哆嗦不停手,三伏天汗流浃背接着打。那手硬功,扎实得很!
那天他又下连队找人切磋,一来二去,好几个棒小伙都败下阵来,场下静悄悄的。
许世友正乐呵着,一声清脆的“报告”打破了寂静。
大家循声一看,是个小个子新兵,黑黑瘦瘦,站在人群后排一点儿不起眼。
许世友眯着眼上下打量,实在想不起这萝卜头似的新兵是谁。
他有点好笑地问:“你?跟我比?咱把话说头里,摔疼了可不许哭鼻子!”大伙一听都乐了,等着看这愣头青出洋相。
小新兵脸红扑扑的,但语气硬得很:“那肯定!”他二话不说开始脱外衣。
这一脱可不得了,刚才的笑声瞬间卡在喉咙里。
衣服底下露出来的,可不是什么单薄身板,那是一疙瘩一疙瘩鼓起来的腱子肉,油光锃亮,结实得像头小牛犊!
围观的老兵都忍不住上手去捏,啧啧称奇:“好家伙!真人不露相啊!”许世友眼里也闪过惊讶,点点头:“小伙子,练家子?有底子!”
那小兵不好意思地挠头:“报告首长,不是练的,是干活干的。家里穷,打小跟着爹娘刨地,力气活干得多。书没念过,可村里人都说我有把子牛劲。”
这下大家都明白了,这是个实打实从土里摔打出来的庄稼汉,力量全凭一身苦功夫。
两人拉开架势开摔,许世友一开始没当真,收着劲,想照顾照顾新兵的面子。
几个来回过去,他感觉不对了。这新兵出手没章法,不懂什么技巧路数,就知道一个劲地用蛮力往前拱。
可就是这股子冲撞的野劲儿,硬是逼得许世友退了好几步!
老将军来了劲,拿出真功夫。瞅准空子猛地跃起,手掌直取新兵胳膊。
没想那小兵眼疾手快,肩膀一顶,“嘭”一声,硬是把许世友的手掌给弹回去了!
这下可了不得!许世友也不含糊,换个招式,挥出拿手的硬拳直冲过去。
就在快贴上身的刹那,小兵两条胳膊跟铁箍子似的,一下子把许世友锁得死死地,紧接着沉腰发力,一个漂亮的“劈山倒”,大伙儿眼睁睁看着他们敬重的许司令脚底不稳,“咚”地一声被放倒在地!
整个场子足足安静了好几秒!所有眼睛瞪得溜圆!紧接着,雷鸣般的叫好声差点掀翻了屋顶!这场面,太精彩,太出乎意料了!
许世友“腾”地站起来,脸上没有半点不高兴,反而哈哈笑着,用力拍着那小兵的肩膀:“好小子!真长见识!
咱们队伍里要是多几个你这样的好汉,敌人见了还能不吓破胆?你是块打仗的好料,好好干!”这声夸奖,份量十足!
这个小兵,就是后来威名赫赫的开国中将——刘飞!
经此一战,刘飞在军中算是彻底出了名,谁都知道他把许司令都给摔趴下了。
他不止摔跤厉害,打仗更是一把尖刀!每次冲锋,总在最前面!他总说自个儿功夫好,子弹找不上。
1939年江阴一场血战,敌人的子弹还真就找上他了,无情地穿胸而过!
可您猜怎么着?这位铁打的汉子,硬是没倒下!像没事人一样继续挥舞着枪,直到战斗结束!
老天爷是真舍不得收走这员虎将!那颗要命的子弹,险到极点地卡在离心脏就剩5毫米的地方!
那会儿医疗条件差,取出来风险太大,搞不好当场就得送命。
大夫们一合计,算了,留着它反而更安全!得,这颗冰冷的金属疙瘩,就在刘飞的胸口扎了根。
带着这要命的伤,刘飞依然生龙活虎地战斗在抗日前线。
1945年日寇投降那天,看着鬼子灰溜溜低着脑袋,这位将军默默摸了摸胸口的伤:“值了!值了!这枪子儿没白挨!咱中国人,站起来了!”
后来回忆平生,他说自己有两件大幸事:一是老天给了一身牛力气,能为国拼命;二是子弹穿心却活了下来,比起牺牲的战友们,自己太幸运。
当然,这颗隐弹也不是消停的主儿,时不时就折腾点小病小痛出来。
但刘将军心态好得很,豁达!后来医疗技术发达了,专家说能取出来更安全,您猜他怎么着?不取!习惯了!
它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成了那段烽火岁月最特别的见证。
1984年深秋,戎马一生的刘飞将军安详离世。那颗陪伴了他近半个世纪的子弹,终于伴着老英雄沉睡。
英雄走了,风烟散尽,可那颗子弹的故事,那场惊天一摔的佳话,那身铁打的硬骨头精神,却一直像一团燃烧的火,穿透了时光,照亮了后来人前进的路。
它无声地在讲:甭管对手多强大,路有多难走,只要咱们有不认输、不服输的那股子劲儿,再小的个子,也能把天大的困难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