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的腊月,地下党李凤秀从商河以北的抗日根据地取回了一份机要文件。傍黑时,

百年战争录 2025-08-04 11:56:34

1942年的腊月,地下党李凤秀从商河以北的抗日根据地取回了一份机要文件。傍黑时,她来到栾洼镇,打算吃点饭再走。

那时候,山东正打得天翻地覆,日本人占了商河一带,特务像狗一样到处嗅探。

李凤秀才二十出头,看着就是个平常姑娘,可身子板硬朗,心也狠劲。

她从根据地出来,怀里揣的文件关系八路军的部署,万一被鬼子发现,不光她命没了,整个村子都得遭殃。

她挑这家饭馆进门,图的就是人少不起眼。

一坐下就说要两个馒头一个菜,肚子饿得咕咕叫,赶了大半天路,脚底板都磨出了泡。

谁能想到,才刚张个嘴,祸事就撞到眼前来了。

门帘子呼啦一掀,进来四五个穿长袍大袄、戴礼帽的家伙。

那样子,贼头贼脑地在屋里一溜扫视,盯住李凤秀死瞅了半天,转头就钻进了里间屋。

这些人可不简单,都是鬼子养的便衣特务,专门逮八路的地下线人。

李凤秀心头一紧,身上冷汗直冒:文件还在怀里揣着呢,这下坏事了!她支起耳朵,隔着布帘子听见里头小声嘀咕。

有个家伙压着嗓子说,听皇军讲,八路军的一个女探子,经常出没在商河、临邑一带,我看外边这个姑娘倒像。

这话像刀子戳进了心窝,李凤秀浑身一激灵。

鬼子找的就是她!商河到临邑的路,她走了不下一百遍。

文件要是落在这帮畜牲手里,八路军的情报网就塌了天。

得跑,不跑就是死路一条。可咋跑呢?特务们正盯着她,门外说不好还有埋伏。

她脑袋转得飞快,脸上一点不显慌。伸手就向掌柜的喊了一声,我再要两碗面条。声音稳稳当当,跟没事人似的。

掌柜的端来了馒头和菜,李凤秀趁机搭话,你跟他说把馒头盖一盖,等面条熟了一块吃。

麻烦你给我看着包袱,我到外边买包点心。说着就把包袱撂在桌子上。

包袱轻飘飘的,里头就几件换洗衣裳,她故意拿它当幌子。

掌柜的哪知道真假,点头应了。李凤秀抬腿出门,走得不慌不忙,特务们在里屋听着动静,瞅见包袱没动,其中一个哼了句,不用盯她,一会就会回来。

这帮傻蛋,中了她下的套子啦!包袱就是鱼饵,特务还以为她是寻常姑娘,出去买点东西准回来。

李凤秀一出门,鞋底板子踩在地上,步子快得像阵风,呼啦就蹿出村子口。

村子外头黑漆漆的,风吹得树枝子呜呜作响,远处狗吠声一浪接一浪。她心里扑通扑通跳:要是被特务追上,活活就是个死。

她找个小土坡后头,麻利儿脱掉外面的罩衣。那衣服灰扑扑的,一脱下来就能露馅。

她从口袋里掏出块红包袱皮,把衣裳叠好包上,胳膊一挎,活像个回娘家的小媳妇。

又扯下头巾,蒙住半边脸,只露两眼睛,脖子再围条围脖,天寒地冻的,围严实点没毛病。

刚拾掇好,抬头看见前头有条大车慢悠悠走着。

赶车的是个老汉,李凤秀小跑过去追上车,老汉叫停车让她上来。

她一屁股坐稳当,屁股还没坐热,就听见后头吆喝声追来。

特务们回过神冲了出来,张牙舞爪地找她。李凤秀把围脖裹得更紧,头低到心口去。

特务们追近了大车,提灯一晃,瞧见车上坐个新媳妇样的女人。

一个特务愣了神,这怪啦!她还能插翅飞了?说着还在原地转圈找人。

另一个急着嚷,这工夫走不远,可能藏在村里,赶快回去搜。这群笨蛋掉头就往村里跑,像丧家犬溜了。

李凤秀松口气,二话没说跳下车,对老汉说了声大叔,谢谢你,顺着条小道就没影儿了。

这桩事,过去八十多年了,听一遍让人叫一声好。

李凤秀能活命,全靠个机灵劲:装得像、动作快、胆子大。

她早算准了特务的心思,拿包袱当假靶子,又换装扮,一溜烟功夫从饭馆到车上,活生生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溜了。

那份机要文件,后来救了八路军的命。

1942年腊月的山东,日本人铁了心要灭地下党。

商河、临邑一带,鬼子布下天罗地网,动不动就抓人拷打。

李凤秀这姑娘,真把老百姓的智慧用到顶了。

她可不是电影里的神人,就是个普通农妇家孩子。

打小在栾洼镇长大,鬼子杀来后,瞒着爹妈参加了地下工作。

那年头,能跑腿送信的就那么几个,她知道哪儿小路近,哪儿有老乡帮忙。

她才二十出头,要是个普通人,见了特务怕不腿软?可她偏不,脑子比火枪还快。

李凤秀在饭馆里那一嗓子点面条,外头又留包袱,三下两下乱了特务的阵脚。

要换了莽撞的,兴许站起来就跑,一跑准中埋伏。

这种智慧,是老百姓的看家本领,说穿了就是在风浪里活命的办法。

那年月的抗战英雄,李凤秀这名字不大响,可她的能耐搁到今天也够用的。

在咱生活里,日子太平了,但碰上事儿,学她转个弯、用点策略,照样能趟过去。

她最后脱身时跳下车,连老汉的忙都没再多缠,那叫个利落!奔出栾洼镇的路上,怕还在想那份文件得赶紧送到接头点。

李凤秀是活到胜利后的,解放战争结束那会儿回了商河老家。

栾洼镇的饭馆早没了影儿,可这段事儿传了开去。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