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八路军一分区在突围时,副司令高鹏突想起还有饺子没拿,执意要回去拿。急

趣叭叭 2025-08-04 11:14:51

1939年,八路军一分区在突围时,副司令高鹏突想起还有饺子没拿,执意要回去拿。急的杨司令挥枪怒吼:要饺子还是要命!高鹏听到这话,呆在原地一动不动。

1955年9月,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原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副司令员高鹏被授予大校军衔。

这个结果在当时引起了一些议论。

因为他的直接上级,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被授予上将军衔,政委邓华也是上将。

按常理,作为分区主要军事副职,高鹏似乎应被授予少将甚至中将。

然而,深入了解高鹏的经历和能力后,这个军衔评定有其合理之处。

高鹏1911年出生于辽宁辽阳,家境优渥,父亲是东北军军官,深得张学良信任。

他受过良好教育,考入东北大学。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高鹏流亡北平,加入了赵侗领导的以学生为主的抗日义勇军。

凭借家庭背景和个人能力,他很快成为义勇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115师分兵,聂荣臻率部开辟晋察冀根据地。

杨成武任一分区司令员,为壮大力量,八路军积极争取地方抗日武装。

1937年12月,经八路军总部批准,赵侗部被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赵侗任司令员,高鹏任副司令员。

但赵侗性格桀骜,难以融入八路军体系,不久脱离部队。

出乎意料的是,他试图带走的骨干,包括高鹏、纪亭榭、王远音等人,却选择留下加入八路军。

这批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受到重用,高鹏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副司令员。

高鹏等人投身革命,意志坚定,文化水平高,是宝贵的人才。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短板:缺乏实战指挥经验。

他们的军事生涯始于组织学生义勇军,更多依靠爱国热情和家庭财力支持,而非系统的军事训练和残酷的战斗历练。

这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有时会带来严重后果。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高鹏的战友王远音。

1942年5月,日军对冀中军区进行大“扫荡”。

时任冀中军区八分区司令员的常德善与政委王远音指挥反“扫荡”。

常德善已率部跳出敌人包围圈,但王远音出于对根据地百姓的责任感,坚持要返回根据地腹地。

作为政委,他拥有军事行动的最终决定权。

结果,部队陷入日军重围,常德善和王远音双双牺牲。

此事震动中央,促使毛主席后来下令取消了“政委最后决定权”的规定。

高鹏本人也因缺乏战场经验,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书生意气。

1939年11月,杨成武部在黄土岭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取得大捷。

但随后遭日军疯狂报复。

一天,杨成武、高鹏等几位分区领导难得包了点饺子庆祝。

刚要吃,日军飞机突袭,杨成武果断决定立即转移。

危急关头,高鹏却突然想起一盘饺子落在屋里,竟执意要冲回去拿,理由是“不能留给鬼子吃,让他们吃了有力气杀中国人”。

若非杨成武和黄寿发强行拉住他往河里跑,后果不堪设想。

这种为一盘饺子差点送命的举动,在身经百战的军人看来,实在难以理解。

在一分区,熟悉高鹏的人都认为他缺乏战场经验,书生气重。

与同样出身五支队的纪亭榭相比,纪亭榭后来在实战中不断学习,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事指挥员。

而高鹏则始终未能有效弥补这一短板。

作为分区副司令员,名义上是军事副手,但他基本不参与一线作战指挥,主要负责管理卫生部和供给部。

然而,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工作也常出纰漏。

分区卫生部长张杰和供给部长董永清都是老红军,他们习惯于直接向司令员杨成武汇报工作,很少经过高鹏。

参谋长黄寿发和政治部主任罗元发等杨成武的得力干将,与高鹏的工作交集也不多。

杨成武对高鹏本人并无成见,但对其军事指挥和管理能力确实难以认可。

1941年12月,为加强雁北地区斗争,军区成立雁北指挥所,高鹏被调任总指挥。

然而,他表现平平。

参谋长陈海涵个性强势且实战经验丰富,对高鹏的领导能力颇有微词,认为他难以胜任,并向上级反映。

最终,聂荣臻只好另派战将韩伟到雁北指挥部加强领导。

纵观高鹏的军事生涯,虽然起点较高,但受限于实战经验和指挥能力的不足,他未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高级军事指挥员。

他在后来的职务安排中,也未能担任需要独立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关键岗位。

1955年授衔时,综合考虑他的资历、最高职务、实际贡献以及在战争年代未能展现出卓越军事才能等因素,授予大校军衔是符合当时评定标准的。

高鹏本人性格宽厚,为人随和,对自身不足也有认识。

1944年,他奉调延安学习,临行前曾动情地对杨成武说:“我这个人毛病多,假如换一位领导,我说不定都死过几回。幸亏赶上个杨司令,我才有了今天……”

这番话既是对杨成武包容的感激,也透露出他对自己在军事指挥上局限性的自知之明。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趣叭叭

趣叭叭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