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老人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她关爱了毛泽东和毛岸

千百年一叹 2025-08-03 17:21:29

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老人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她关爱了毛泽东和毛岸英三兄弟两代毛家人。 向振熙的父亲叫向寿吾,生于1844年,卒于1925年,享年81岁。他是杨开慧的外祖父、向钧烈士的祖父。他终生在家乡设馆授徒,以教育济世,开启民智。 向寿吾育有五女三子,向振熙是次女。在中国古代、近代,两个交往甚密的家庭结儿女亲家屡见不鲜,杨、向两家就是两代联姻。 杨开慧的祖父、祖母是第一次杨、向联姻,杨开慧的父母是第二次杨、向联姻。也就是杨开慧的母亲是杨开慧父亲杨昌济的舅表姐。 杨昌济8岁时母亲病逝,过了几年,他父亲也因病离世。作为舅舅的向寿吾心疼外甥,把他接到家里呵护、养育。 杨昌济天资聪颖,知书达礼,向家二女儿向振熙与杨昌济年龄相当,很合得来。日复一日,纯洁的爱情在两个年轻人心里萌发。 在向寿吾的支持下,1888年,17岁的杨昌济和18岁的向振熙喜结连理,向寿吾本是杨昌济的舅舅,现在也是岳父。 1903年,杨昌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公费留日生,向寿吾卖了田产,为杨昌济置办了行装,并补贴其生活费。同时,他给女儿向振熙和他们的子女杨开智、杨开慧三口也留了一笔生活费。 杨昌济告别生活了近32个春秋的家乡,告别了尊敬的岳父向寿吾和亲爱的妻子、儿女,从长沙乘船辗转赴日本。 同行的湖南省学生有30多人,其中有陈天华、石醉六、刘揆一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近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这群人中以杨怀中(杨昌济)年龄最大,学识最渊博,大家对他十分尊敬,称他为“怀翁”。 向寿吾家里人口多,并不富裕,他对女婿的无私奉献和托举,也是杨昌济功成名就的重要因素之一。他成为学贯中西的知名教授,成为新民学会的精神导师,成为同情革命的先哲绝非偶然。 更重要的是,杨昌济先生慧眼识英才,他日后对学生毛泽东的托举,把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农民儿子,托举到北大图书馆,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干将,接触到马列主义,建立了他一生的信仰。 杨昌济先生在临终之时,还给自己的好朋友、时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代表章士钊写信,力荐毛泽东与蔡和森。 信中写道:“毛蔡二君,当代英才,望善视之!” “吾郑重语君,毛蔡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感天动地的好恩师,临死还不忘奋力最后一次托举。 杨昌济1920年病逝后,向振熙带着杨开智、杨开慧生活。她辛辛苦苦操持着杨家,为儿女撑起一片天空。 向振熙没有遵循旧习,同年,同意毛泽东和杨开慧结婚。之后,她一直随女儿、女婿生活。她为毛泽东、杨开慧及他们的朋友筹备办公场地,提供后勤服务。她还帮助毛泽东、杨开慧送信件,保藏密件。更是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外孙。 杨开慧被捕后,向振熙老人积极协助党组织和亲友们进行营救,照顾失去妈妈的三个外孙。女儿牺牲后,她哭晕过去。之后,为了三个小外孙的安全,她和儿媳装扮成走亲戚的模样,护送三个小外孙去了上海。 因不忍心离开外孙,她又装扮成毛泽民的母亲在上海生活一阵。直到顾顺章叛变,上海的地下组织遭到破坏,毛泽民夫妇不得不转移,她才忍痛离开上海。 从此,向振熙老人牵肠挂肚过了近20年,女婿和小外孙都杳无音信。 毛主席对岳父、岳母情深义重,杨家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无人可替。 毛主席生母去世较早,他和杨开慧结婚后,就把贤淑仁慈的岳母视为亲娘。刚一解放,他就迫不及待地寻找老太太的下落。老太太逢人便称润之是个重感情的人。 1950年5月是杨老太太80大寿,毛主席便派长子毛岸英回长沙给外婆拜寿,还托岸英给老太太写一封信。 1951年,毛主席又派次子毛岸青回长沙探望外婆。之后,毛家发生很多事……直到1962年,毛岸青和邵华结婚不久,毛主席又派毛岸青、邵华、刘思齐回长沙看望90高龄的外婆(下图)。 毛主席还按月给杨老太太和杨开慧的大姨妈两位老人寄生活费,直到她们去世。 向振熙老人一生经受三次重大打击:她中年丧夫,丈夫去世8年后,女儿英勇牺牲。80岁,正当她安享天伦之乐时,她一手带大的宝贝外孙毛岸英却牺牲了。 这一次次暴风雨并没有将她击倒,她将痛苦埋在心中,依然憧憬着未来。 图中90岁的老人耳聪目明,身体硬朗,她疼爱的女婿开天辟地,万民敬仰,唯一的外孙久别归来,还有两个外孙媳妇翩翩而至,她乐得合不拢嘴。 她的满头白发和刻满皱纹的脸上透出慈祥和坚毅!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42
千百年一叹

千百年一叹

历史长河中的悲欢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