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沙特以一亿美元一枚的天价,从中国买来了35枚“东风-3”导弹。谁知2年后,这35亿美金竟然救了沙特的命! 沙特有着深入骨髓的不安全感。八十年代,两伊战争打得天昏地暗,沙特虽然富得流油,军事上却是个软柿子。它就像一个抱着金元宝走过战场的孩子,谁都想上来抢一把。沙特急需一张能镇住场子、保住身家性命的底牌。 这张底牌,就是中程弹道导弹。有了这东西,不管是谁想动手,都得先掂量一下自己的首都和老家会不会被夷为平地。这是一种“你敢动我,我就跟你同归于尽”的终极保险。沙特的首选,自然是老大哥美国。 但美国一口回绝。他们正在和苏联搞《中导条约》,限制这种武器扩散,更关键的是,不能卖给阿拉伯国家能打到以色列的战略武器。 碰壁之后,沙特又去找苏联,莫斯科也直接拒绝,嫌沙特帮着美国打压油价。 两条路全堵死了。沙特也明白了,关键时刻,所谓的盟友根本靠不住。就在这时,他们想到了中国。 当时的中国有成熟的导弹技术,又不受美苏条约束缚,在中东也没什么历史包袱,几乎是沙特唯一的救命稻草。 1986年,沙特国防大臣苏尔坦亲王以买轻武器的名义,秘密访问北京。要知道,那时中国和沙特甚至还没建交。这次会面,双方都站在悬崖边上。沙特需要一张护身符来保住国运,而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急需资金搞建设。 一个要安全,一个要钱,这笔历史性的交易一拍即合。最终协议:35枚“东风-3”导弹,附带全套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总价35亿美元。这个数字在当时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一倍半,对中国来说,这就是一笔救命钱。 但因为两国没建交,没法走银行转账。双方选了最原始的方式:现金支付。整整35亿美元的现钞,装进集装箱,用货轮秘密运到中国。 交易达成后,中国拿出了十足的诚意。不仅送去了导弹,还派了几百人的技术团队,手把手教沙特建基地、部署和维护。为了躲开美苏的卫星,整个运输过程高度保密,据说巴基斯坦空军还出动战机一路护航。 到了1990年,萨达姆吞并科威特,陈兵沙特边境。美军的“沙漠盾牌”还在路上,这个空窗期最危险。沙特王室亮出了底牌,国家电视台突然向全世界播放了苏莱伊勒导弹基地的画面,一枚枚“东风-3”导弹竖立待命。 信号很明确。东风-3的射程,足以覆盖伊拉克全境,包括首都巴格达。它打得不算准,但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萨达姆不知道它会掉在哪,但他清楚,只要有一枚落在巴格达,他的政权就承受不起。他不敢赌,最终大军止步于边境。 这35亿美元,在最关键的时刻,一枪未发就保住了国家安全。但这笔买卖的价值,还远远不止于此。 海湾战争后,中国的技术团队一直留在沙特,负责导弹的维护和升级。这种负责到底的态度,让沙特体验到了什么叫真正的伙伴关系。 这份信任,延续到了今天。2008年汶川地震,沙特捐款捐物是全球最多的,这就是一种情感上的回报。如今沙特敢于推动“石油人民币”,挑战美元霸权,底气也来源于这份跨越三十多年的战略互信。 他们知道,在自己挑战旧秩序时,背后有一个靠得住的朋友。当年美国拒绝提供安全时,是中国伸出了援手。 今天沙特想摆脱金融束缚时,中国又提供了新的选择。当年那个装满现金的集装箱,埋下了一颗种子,今天正试图长成撬动世界格局的杠杆。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和人与人之间,道理是一样的。在你最难的时候,谁拉了你一把,你就会记一辈子,不是吗? (来源:陈肇祥,中国金额最大的单项军火输出——中国“东风”导弹出口沙特内幕,共产党员2011年12期.)
1988年,沙特以一亿美元一枚的天价,从中国买来了35枚“东风-3”导弹。谁知2
香茶品岁
2025-08-03 17:17:56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