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这次是真的惨,除了我国和朝鲜,基本没有国家还用俄罗斯石油,俄罗斯也没想过自己会沦落到这个地步。要知道,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商品就是油气,断了油气相当于断了俄罗斯的命。 要知道,欧洲曾是俄罗斯石油最主要的买家,可如今却成了制裁最坚决的一方,这其中的纠葛,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 从安全角度看,俄乌冲突成了转折点。欧洲国家突然醒悟过来,太依赖俄罗斯能源,就像把自己的软肋露给了别人。德国总理在议会里说得明白“不能让能源变成别人要挟我们的工具。” 这话不是没根据,之前俄罗斯就因为天然气付款方式的问题,断了对波兰的供应,让欧洲实实在在尝到了能源被卡脖子的滋味。所以哪怕国内物价涨得厉害,欧洲也铁了心要 “去俄化”,德国甚至专门立法,要求 2024 年前彻底不用俄罗斯的原油。 这时候美国又在旁边加了把火。美国一边答应给欧洲多供 150 亿立方米天然气,一边拉着 G7 搞了个石油价格上限,给欧洲吃了颗 “定心丸”。 更关键的是,美国还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用高额补贴吸引欧洲的炼油厂去美国建厂。意大利最大的萨拉斯炼油厂就决定去美国得州开新厂,这一来,从俄罗斯买的原油就得减 40%。 当然,欧洲内部也不是一条心。匈牙利的炼油设备只能处理俄罗斯原油,所以好几次反对禁运;保加利亚靠在黑海港口转运俄罗斯原油挣钱,一年能赚好几亿美元,自然不想断了这条路。 但这些声音顶不过欧盟的集体决定,2023 年初禁运令一实施,俄罗斯对欧洲的石油出口量一下子就跌了 62%。以前那些在波罗的海穿梭,每周往欧洲送几百万桶油的油轮,好多都只能停在港口里落灰。 制裁的影响很快就显现出来。运输就是个大难题,俄罗斯近四成的油轮都挂着希腊、塞浦路斯的船旗,制裁一来,人家把船旗一收,这些油轮就没法进很多国家的港口了,只能在公海上漂着。 想把油卖到亚洲,就得绕远路走非洲好望角,以前 3 天能到德国,现在到中国得 35 天,运输成本从每吨 28 美元涨到 95 美元,翻了好几倍。 更麻烦的是保险。国际上七成的航运保险都归伦敦的公司管,现在人家不给俄罗斯油轮保险了。俄罗斯没办法,只能自己凑钱搞了个保险基金,可这基金只能保三成的风险,剩下的就只能听天由命,有些油轮只能 “裸奔” 出海,真出点事,损失全得自己扛。 卖不出去,价格自然就上不去。以前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跟国际上的布伦特原油就差 3 美元一桶,现在倒好,每桶得便宜 18 美元还不一定有人要。 亚洲的买家也趁这时候压价,印度的炼油厂就明说,想买可以,价格得是国际均价的八成五,还得用人民币结账,允许晚 90 天付款。俄罗斯心里再不痛快也没办法,不答应连这点生意都保不住。 石油收入一少,俄罗斯的财政立马就紧张起来。以前油气收入能占国家财政的近一半,现在连三成还不到。手里没钱,好多事都办不成,北极那个挺大的天然气项目,本来明年就能投产,现在因为钱不够,进度拖了一年半。 油田需要的设备和技术,以前大多从欧美进口,现在人家不卖给咱们了,老油田的产量也跟着降了不少,有工程师说,有些老油田因为缺设备,能采出来的油比以前少了很多。 俄罗斯也不是没想办法。跟中国合作的 “西伯利亚力量” 管道一直在满负荷运行,也派人去非洲、拉美谈合作,可这些新市场加起来,体量也就欧洲市场的三成。而且这些地方早就跟欧美公司合作惯了,对俄罗斯的合作提议总是不放心。 俄罗斯还想联合沙特减产抬价,可沙特转头就偷偷给欧洲多卖油,价格只比俄罗斯的贵 2 美元,这下连最后的价格优势也没了。现在国际能源市场的情况也对俄罗斯不利,美国趁机多产了不少页岩油,正好补上欧洲的缺口,俄罗斯想靠降价抢市场都难。 说到底,俄罗斯石油现在的困境,还是因为太依赖欧洲市场和欧美技术了。现在这些支撑没了,整个体系就出了问题。 就算现在开始找新市场、搞新合作,没个五六年也成不了气候,可西方的制裁也不会轻易放松。这种时间上的差距,就是俄罗斯石油眼下最难熬的地方。
俄罗斯这次是真的惨,除了我国和朝鲜,基本没有国家还用俄罗斯石油,俄罗斯也没想过自
古今知夏
2025-08-03 14:13:29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