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终于来了! 央视财经8月2日甩出一张成绩单:短短四年,北斗产业市值从2020年的4033亿元一路飙到2024年的5700亿元,年底铁定冲破6000亿。万亿级赛道背后,是22亿台终端——手机、汽车、共享单车、儿童手表、电网铁塔,甚至外卖小哥的背包——悄无声息地全部换上了北斗“心脏”。换算下来,全国平均每人身边潜伏着1.5个北斗设备,比家里的遥控器还多。 把时间拨回20年前,一块导航板卡敢叫价10万元,只有测绘队、军舰和航天器用得起。今天,最便宜的北斗芯片只要3块钱,指甲盖大小,扔进手机里连个响都没有;百元级模组随便焊在共享单车上,就能让调度员一眼锁定“失踪”车辆。价格雪崩得像推倒多米诺骨牌,先是芯片、后是模组,再是整机,最后是整个生态。成本的悬崖式下跌,直接把北斗从“国家队”拉进了“全民队”。 2.88亿部国产手机已默认北斗+GPS双模,99%的城乡道路支持车道级导航。你每天叫网约车,司机不用听你报路名;你点外卖,骑手在胡同口三秒就能确认门牌;你骑共享单车,结束订单时那声“滴”背后就是北斗在厘米级定位。官方后台每天处理超过1万亿次定位请求,相当于地球人口每人每天被“点名”140次;累计导航里程40亿公里,足够从地球到火星打个来回。暴雨红色预警能精准到街道,是因为北斗把气象探空仪送上3万米高空,0.1秒回传一次风速、气压、湿度,误差不到两米。 幕后最燃的故事发生在上海西虹桥基地。2018年,一支90后团队把原本冰箱大小的基准站压缩成行李箱,再塞进5G模组,成本砍掉90%,全球首创“单基站覆盖全国”。2022年,他们把同样精度塞进3块钱的芯片,良率从30%飙到98%,台积电南京厂24小时连轴转,芯片一出厂就被小米、比亚迪、哈啰单车排队抢走。北斗办一位老工程师感慨:“当年我们求着别人用,现在别人熬夜蹲厂门口抢。” 非洲30国已经竖起北斗CORS站,肯尼亚的士司机用北斗计价器,再也不怕乘客投诉绕路;泰国榴莲园用北斗无人机喷洒农药,农药减量40%,榴莲糖度提高两度;智利铜矿用北斗防碰撞系统,矿车事故率一年降七成。但尴尬的是,海外民间仍把北斗当成“中国政府的卫星”,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手机、手表、出租车计价器早就悄悄接入北斗。中国时空信息集团副总葛越峰在央视镜头前直言:“外国人知道GPS,却不知道北斗已经替他们省了多少钱。” 郁文贤院长在朋友圈写下一句诗:“祈海内常依北斗,三千界尽上春台。”翻译成大白话:希望有一天,人们抬头不必知道哪颗卫星在帮忙,就像呼吸不用知道空气成分,但中国时空网早已无处不在。下一次你在暴雨夜收到“前方200米积水,建议绕行”的提示,或者骑完共享单车发现它自动锁在停车框正中央,别怀疑,56颗北斗卫星正在3.6万公里外给你打辅助,一秒不差。 评论区聊聊:你手机里藏着的北斗,今天帮你避开了哪场迟到?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02《北斗产业规模年底将突破6000亿元 22亿终端悄然改变你我生活》 人民日报 2024-08-03《从十万元到三块钱 北斗芯片成本雪崩背后的中国制造》 新华社 2024-08-02《中国北斗服务全球140国 非洲30国建站背后的故事》
您的父亲标记了一处地点
【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