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卡什·帕特尔于2025年7月31日在新西兰惠灵顿为新设立的独立办公室揭幕,强调该办公室旨在“强化美国在南太平洋的战略部署,覆盖至南极及多岛国,并助力对抗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军事与外交影响力。”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8月1日回应表示:“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对有关言论感到震惊。中方一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不应针对第三方。打着‘对抗中国’的旗号,谋求‘小圈子’的所谓绝对安全,不利于亚太和世界的和平稳定。有关方面应多做有助于增进各国互信与合作的事,而不是相反。” 帕特尔的政治背景与挑衅逻辑 卡什·帕特尔作为特朗普的忠实支持者,2025年2月以51:49的微弱优势通过参议院任命,其立场高度政治化。他多次宣称“深层政府”迫害特朗普,并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威胁”,此次借新西兰办公室将执法合作工具化,实为服务特朗普“印太战略”的选举议程。 新西兰的被动处境与战略矛盾 新西兰外长彼得斯紧急澄清“未讨论中国话题”,强调合作聚焦“打击毒品犯罪与改善法治”,但美方仍单方面将新西兰绑上战车。新西兰长期依赖中美双边贸易(对华出口占比28%),被迫在安全与经贸间走钢丝,凸显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 美式“小圈子安全”的实质危害 FBI以“对抗中国”定义执法合作,暴露美国将多边机制异化为排他性同盟的企图。类似操作见于“五眼联盟”扩容及AUKUS军事化,本质是制造阵营对立。第三方数据显示,此类行为导致太平洋岛国对美信任度骤降22%,中国与所罗门群岛安全协议反增至10国,美式霸权加速地区分裂。 中方“震惊”背后的战略定力 外交部罕见使用“震惊”一词,直指美方破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近年通过“蓝色太平洋”倡议与岛国签署37项基建合作,反制美舆论污名化。同时,中国-太平洋岛国贸易额五年增长67%,以发展实效破解“安全威胁”叙事,凸显“合作共赢”与“阵营对抗”的路径差异。 观点:帕特尔的挑衅是冷战幽灵借尸还魂——将执法机构武器化,暴露美国霸权焦虑已滑向非理性。但新西兰的窘迫与太平洋岛国的务实选择证明:以对抗谋安全,终将孤立自身;以发展促互信,方为时代正途。所谓“小圈子”,终将被全球化浪潮拍碎在礁石之上。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卡什·帕特尔于2025年7月31日在新西兰惠灵顿为新
努力姐
2025-08-02 23:35:13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