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欧美的福利是这么来的!当中国造不出核磁仪必须依赖进口时,飞利浦敢卖3千万,但

陌上伊人笑 2025-08-02 23:00:51

原来欧美的福利是这么来的!当中国造不出核磁仪必须依赖进口时,飞利浦敢卖3千万,但2023年,中国研发出来后,飞利浦问,293万要不要? 以前咱们国家没有能自己造核磁共振仪的本事,这东西就成了悬在医院头顶的一块大石头,老贵了,飞利浦卖给咱们一台就得3000万,可转头卖给西方国家,一半的价钱都不到。 这主要是核心技术都在人家手里攥着,全球就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和飞利浦这三家说了算,市场都被他们仨垄断了。 他们为啥敢这么喊价?人家专利多,技术也成熟,做这行好多年了,有底气,咱们自己那会儿确实不行,研发不出来,想用时只能求着人家买。 再加上西方国家还在旁边使绊子,核心的零件不让随便卖给咱们,这不就等于把咱们的脖子给掐住了嘛,人家说多少就是多少,咱们根本没得选。 那时候咱们自己的企业也想试试搞研发,可太难了,这医疗设备得保证安全,还得特别精准,得通过国内外好多好多认证,还得在病人身上反复试验,光走这些流程就得花老长时间,耗老多精力。 但咱们的科研人员没服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琢磨这事儿,2013年的时候,咱们自己的首款 1.5T 核磁共振仪总算做出来了,这一下就把国外在价格和技术上的两道坎给迈过去了。 到2015年,更好的 3.0T 也做出来了,这个更厉害,能看得更清楚,哪怕是很小的病灶都能发现,尤其是检查脑子和神经的时候,特别管用。 自从咱们把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情况就完全变了,像超导磁体、线圈这些关键的零件,咱们自己能造了,还在材料和手艺上搞出了新名堂。 就说那个冷却系统吧,以前得用液氮、液氦把温度降到零下 260℃,那成本高得吓人,现在改了改,用起来便宜多了。 国产的设备在设计上也更合咱们的心意,操作简单,基层医院的医生学起来也快,能省不少培训的钱,价格也跟着降了不少,2013年的时候,国产1.5T的还得几百万,到2022年,有些都降到260万了。 这时候飞利浦坐不住了,眼看着咱们的东西又好又便宜,买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市场被抢了不少,没办法只能降价,从3000万降到293万,可就算这样,还是比不过咱们260万的价格。 咱们自己有了技术,才有了说话的底气,以前没技术的时候,人家说啥就是啥,咱们只能听着。 那时候做一次核磁共振,普通的部位就得四五百到八百块,复杂点的部位得上千,全身检查甚至能到几万块,多少家庭就因为这检查费太贵,耽误了看病。 现在不一样了,国产设备便宜了,医院买的时候花的钱少了,检查费也就跟着降了,虽然检查费不是只看设备成本,但设备多了,大家互相竞争,价格总会更合理些,普通家庭看病的压力就小多了。 而且基层医院也能买得起设备了,以前基层医院没这条件,老百姓想做个检查,得跑到大城市的大医院,路上折腾不说,排队就得排好几天。 现在好多县医院、乡镇医院都有了,在家门口就能做检查,又省时间又省钱,有个小病小痛能早点发现、早点治,这对身体太重要了。 更重要的是,这事儿让看病变得更公平了,以前发达地区的大医院有钱买进口设备,偏远地区的医院只能看着,老百姓能享受到的医疗资源差老远了。 现在国产设备多了,不管在大城市还是小乡村,大家都有机会用上好的检查设备,身体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城里和乡下、不同地区之间的医疗差距也在慢慢变小。 这一切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一天天熬出来的,是国家使劲支持科技创新的结果,也是咱们制造业全产业链厉害的体现。 从核磁共振仪这事儿就能看出来,只有把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才不用看别人脸色,老百姓才能真正得到实惠。 以后在更多高端的领域,只要咱们接着自己搞研发,肯定还能造出更多像这样的好东西,让那些 “天价” 的东西变成 “平价”,让先进的技术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用得上。 【评论区聊聊】:对于国产技术的发展,你心里还有哪些盼头呢? 本文信息来源:上观新闻:从3000万降到260万,国产的核磁共振仪为何能便宜这么多?

0 阅读:59
陌上伊人笑

陌上伊人笑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