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压我们的发展,日本和德国联合断供高铁车轮,毁掉了中国上亿订单。他们还没来得及得意,就被中国的“应对措施”彻底打脸! 高铁车轮看着小,技术门槛却高得吓人,一节高铁车厢五六十吨,以350公里时速跑起来,所有压力都压在几对车轮上,每个车轮受的冲击力堪比两辆重型卡车,它得在零下60度冻不坏,跟铁轨摩擦到上千度也扛得住。 这技术以前被日本和德国企业牢牢攥在手里,他们还搞了“三不政策”:核心技术不申请专利,怕细节公开,不发学术论文,断了学界研究的路,连参观都不允许,生怕被模仿,这技术壁垒,还真成了他们打压我们的武器。 第一次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我们想从日本订车轮,结果关键时刻他们以“不可抗力”毁约,想让我们在世界面前难堪,那次虽然靠紧急从法国、俄罗斯采购解了围,但也敲醒了我们,就在这一年,安徽马钢集团立项,开始自己研发高铁车轮。 2023年3月日德又联手,以“保护本国企业”为由,撕毁了我们5.5亿元的订单,想给中国高铁釜底抽薪,当时西方媒体还预测,没了进口车轮,我们的高铁就得趴窝。 可他们没想到,这十几年我们没闲着,马钢的科研团队买来所有能找到的进口车轮,像拆艺术品一样拆解,用光谱仪一遍遍分析配方,为了搞明白原理,他们还独创“逆向热模拟法”,把车轮样本放极限环境里,用高速摄像机拍金属疲劳的细节,再通过数万次计算反推配方,光实验数据就攒了300多G。 炼钢时为了把钢水里的氧含量控制在百万分之十以下,工程师在炼钢炉旁守了三个月,调了上百次参数,量产前的空窗期,铁路部门还优化检修流程,延长了进口车轮的更换周期,为研发争取时间。 等国产车轮出来,性能直接超过了进口货,2010年第一代就在“和谐号”上跑了64万公里,磨损比进口的还少6%;2017年时速350公里高铁用的D2车轮通过认证,寿命是进口的1.5倍,磨损降了30%。 所以2023年断供来临时,对我们来说更像“迟到的谢幕”,国产车轮早就在车上跑了好几年,无缝替代了,2024年元旦装着国产“风火轮”的“复兴号”已经安全跑了1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5圈。 这场封锁最后成了回旋镖,日本住友金属订单少了四成,德国BVV集团亏到被中国收购,现在我们高铁车轮国产化超90%,成本降到20万元一对,打破了价格垄断,远销70多个国家,连德国都成了客户。 这事说白了,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外部封锁反而成了创新的催化剂,想靠壁垒困住别人,最后只会看着对手从自己砌的墙头上翻过去。
为了打压我们的发展,日本和德国联合断供高铁车轮,毁掉了中国上亿订单。他们还没来得
小斌斌说科技
2025-08-01 22:45:44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