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了心要打垮中国?最大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最近俄罗斯这

柳淮蕊 2025-08-01 16:19:44

铁了心要打垮中国?最大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最近俄罗斯这个老邻居,可是给咱们中国车企出了不少难题。有人说这是普京下的一盘大棋,其力度和影响甚至远超美国制裁,要打垮中国汽车产业。 去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还能占到57%的份额,尤其是江淮皮卡上半年卖了2424辆,直接把俄罗斯本土品牌瓦兹甩在身后。 可谁能想到,今年1-4月中国对俄汽车出口量直接腰斩,吉利、长安这些大品牌销量跌了三四成。 更要命的是,俄罗斯从今年1月1日起,大幅提高进口关税,一辆120万卢布的车,关税涨了1169卢布,价格超过550万卢布的车,关税直接多了7540卢布。 这还不算完,7月1日又出新规,车辆认证周期从6-9个月延长到8-12个月,测试费用还翻了一番。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中国车在俄罗斯的价格,普遍上涨了15%-20%,原本100万卢布的车现在得卖115万,老百姓兜里的钱可经不起这么折腾。 中国车企之所以能占那么多市场,因为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大众、丰田这些国际大厂纷纷撤离俄罗斯,留下的市场空白被中国车迅速填补。 俄罗斯人当然也不甘心,转头就开始琢磨怎么扶持本土产业。 你看人家拉达,30年磨一剑推出了全新SUV Azimut,起售价22.8万元,虽说动力参数也就跟咱们十万级家用车差不多,但人家摆明了要走高端路线。 更绝的是,俄罗斯政府推出的优惠车贷政策,只针对本土生产的车辆,像长城在图拉组装的哈弗汽车都被排除在外。 这招“以市场换技术”,玩得比欧美还狠,表面上没说不让你卖,但通过政策把你逼到墙角。 俄罗斯人当初之所以丢了市场,根子还在技术落后上,当年伏尔加汽车厂跟雷诺、日产合作,结果连个1.6L发动机的技术都没吃透。 反观中国车企,奇瑞在俄罗斯推出的瑞虎7 Pro Max,专门加强了底盘防锈涂层,方向盘加热按钮做得比国内版大两倍,就为了方便俄罗斯人戴手套操作。 可就算这样,俄罗斯消费者还是挑出不少毛病。 去年11月的调查显示,不少俄罗斯人觉得,中国车在发动机技术、底盘调校这些核心领域还是不如欧洲品牌,甚至有经销商爆料,部分品牌的保修索赔率高达50%,每卖两辆车就有一辆得返厂维修。 不过俄罗斯人也没闲着,有些车企愣是把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到了90%,政府更是放出话来,到2030年要把本土车企的市场份额,从40%提高到80%。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不少车甚至直接对标中国同级车型,明摆着要跟中国车打一场持久战。 有人可能要问了,现在俄罗斯的政策如此高压,中国车企在俄罗斯还有啥优势? 在我看来,咱的性价比目前依旧是硬通货,哈弗Jolion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半年卖了2100辆,靠的就是比同配置欧洲车便宜30%的价格。 极氪001也在俄罗斯电动车市场,拿下33%的份额,上半年卖了1439辆,把本土品牌Lada e-Largus,半年仅售出1辆的惨淡成绩甩在身后。 说到这咱也得对比一下,俄罗斯和美国的制裁手段有何不同了。 美国是直接封杀华为、中兴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而俄罗斯玩的是“温水煮青蛙”。 你看他们既不禁止中国车进口,又通过关税、认证、本地化生产这些软性措施,逐步挤压空间,这种“软刀子割肉”的打法,比美国的直接封杀更让人头疼。 但俄罗斯市场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2024年中国对俄汽车出口115.8万辆,占总出口量的18%,相当于墨西哥、阿联酋、比利时、沙特四个市场的总和。 虽说今年上半年俄罗斯跌到了中国出口市场第五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尤其是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俄罗斯依然是中国车企的战略要地。 而且俄罗斯市场是中国汽车品牌国际化的重要跳板,奇瑞就是通过俄罗斯打开了东欧市场,现在在塞尔维亚、匈牙利都建了工厂。 所以中国车企,显然不能放弃俄罗斯市场轻易转战。 虽然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75%,墨西哥、阿联酋这些市场增速都超过20%,可别忘了,俄罗斯市场有它的特殊性。 这里的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高,对车辆的耐候性要求苛刻,而中国车企经过多年深耕,已经建立了3600家经销网点,其中2300家专门销售中国车,这种渠道优势不是一朝一夕能复制的。 咱得把眼光放长远,俄罗斯现在扶持本土产业,表面上看是在打压中国车,实际上是在倒逼咱转型升级,你看长城汽车,已经在卡卢加州的PSMA工厂投产,计划年产5万辆哈弗M6。 奇瑞也在跟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洽谈联合投资,准备把发动机本地化率从40%提高到65%。 这就应了那句老话:压力越大,动力越大,只要咱把技术做扎实,把服务网络建完善,俄罗斯市场不仅不会丢,反而会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磨刀石。 毕竟当年咱们能在欧美制裁下,造出高铁航母,今天也一定能在俄罗斯市场的风雨中,锤炼出更强大的中国品牌。

0 阅读:1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