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情报机构频繁对我国防军工网络窃密感谢斯诺登!
美国对他国实施网络攻击和监控的行为,长期以来通过各种渠道被逐步揭露,其中2013 年的 “斯诺登事件” 是让中国民众广泛知晓美国此类行为的标志性事件。
2013 年,斯诺登把美国情报部门那些见不得光的网络监控秘密捅了出来,一下子让全世界都炸开了锅。大家这才知道,原来美国一直在背后搞了这么多小动作,而且波及的范围特别广,不管是其他国家的政府、企业,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可能被他们盯着。
就说那个叫 “棱镜计划” 的,听起来挺神秘,其实就是美国国家安全局跟谷歌、苹果、微软这些我们平时常用的科技公司私下勾结。这些公司会把用户在平台上的各种信息,像邮件内容、聊天记录、视频通话甚至照片文件,直接交给情报部门。不管你是哪国人,只要用了这些公司的服务,就可能被他们盯上。他们会从海量数据里挑出他们觉得 “可疑” 的目标,偷偷收集这些人的信息,完全不把个人隐私当回事。
还有个 “星风计划”,比 “棱镜计划” 更早开始。他们通过电信运营商,把全球各地的电话记录都收集起来,谁给谁打了电话、什么时候打的、打了多久,这些细节都记在案。不光是电话,连大家上网产生的各种流量数据也不放过。他们还偷偷摸摸地渗透到其他国家的电信网络里,专门盯着非美国公民的通信记录,就为了搞清楚这些人的关系网和日常活动。
“上游计划” 就更直接了,美国情报部门把主意打到了海底光缆和互联网骨干网这些关键的通信设施上。他们在全球很多地方,像欧洲、亚洲的通信枢纽,偷偷装了监控设备。只要有数据从这些线路流过,不管是跨国邮件、文件传输还是视频会议,他们都能实时截下来。那些外国的政府机构、企业和科研单位之间的通信,更是他们重点盯着的对象,就盼着能从中挖到有用的信息。
除了这种大范围撒网,他们还专门瞄准特定目标下手。别的国家的政府部门和领导人就是重点目标之一。比如他们对中国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一直没停过网络攻击和窃密,那些敏感的政务数据、科研成果和商业信息,都成了他们觊觎的对象。不光是中国,连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手机都被他们监听了,人家的私人通话都被记录下来。巴西、墨西哥这些拉美国家的总统办公室、外交部,也没能逃过他们的网络监听。
外国的企业和关键基础设施也没能幸免。那些涉及能源、金融、科技领域的大公司,还有像电网、核电站、通信网络这些关键设施,都是他们的目标。他们会找软件的漏洞,偷偷把恶意软件装进去,侵入能源公司的控制系统,把能源布局、生产数据这些敏感信息偷走。银行的交易数据他们也盯着,就为了获取商业机密和经济情报。甚至连外国航空公司的通信系统都被他们监听,想收集航班调度、客户信息这些数据。
他们用的手段也是花样百出。除了跟科技公司合作拿数据,还会直接入侵别人的网络和设备。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个专门搞网络攻击的部门,他们会找操作系统、路由器、服务器这些的漏洞,远程钻进外国政府和企业的网络系统,偷偷装个 “后门” 程序。有了这个程序,他们就能长期偷数据,甚至控制这些设备,就像在别人家里留了一把钥匙,随时能进来。
在通信基础设施上动手脚也是他们的常用招。除了海底光缆,他们还控制卫星通信节点、电信交换机这些设备,拦截语音和数据通信。有时候还会渗透到外国电信运营商的数据库里,批量获取用户的通话记录和位置信息。他们还会用一种叫 “伪基站” 的设备,伪装成合法的通信基站,骗附近的手机连上来,这样就能偷走用户的通话、短信和位置数据。
斯诺登曝光的这些事,让大家第一次清楚地看到,美国情报部门打着 “国家安全” 的幌子,在全球搞大规模、无差别的网络窃密。他们的这些行为,不光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让大家看清了他们说的 “网络自由”“隐私保护” 全是骗人的。这事儿也让全世界开始重视网络安全和数据主权,算是个重要的转折点。
此后,随着更多公开信息和国际机构报告(如卡巴斯基实验室、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等发布的调查报告)的披露,美国持续对他国实施网络攻击的证据不断增多,进一步印证了其在网络空间的攻击性角色。但就 “广泛知晓” 的起点而言,“斯诺登事件” 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