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确定国际空间站即将坠毁,美国换赛道,中国空间站已经落后了? 俄罗斯航天集团总裁巴卡诺夫7月29日宣布,国际空间站的退役方案已敲定:2028年启动脱轨准备,预计2030年受控坠入南太平洋。 国际空间站为啥要“退休”?说白了,就是“年纪太大,修不起”了,这货1998年开建,2000年迎来首批宇航员,至今已在太空飘了26年,比原定15年寿命翻了一倍还多。 期间它经历了啥?太阳能板被太空垃圾砸出窟窿、氧气泄漏、计算机死机、厕所罢工……光是2021年,就发生了3次“紧急避险”。 更关键的是,它的“身体零件”快撑不住了,比如连接舱段的“节点舱”,金属疲劳导致密封性下降,俄罗斯的“星辰号服务舱”,设备老化到“修一个坏两个”,美国的太阳能板效率从30%降到16%,连手机充电都费劲。 美俄曾算过账:继续维护每年要花30-40亿美元,但能用的科研模块就那么几个,性价比低到“不如建新的”。 国际空间站“退休”后,美国为啥不建新的?答案是:人家早盯上更远的地方了,2019年,美国牵头拉欧洲、日本、加拿大搞“阿尔忒弥斯计划”,目标是在2025年重返月球,并在月球轨道建个“月球门户”空间站。 这空间站比国际空间站小,但定位更“高端”,它不是长期住人的“太空旅馆”,而是作为月球基地的“中转站”和“科研站”,为未来火星任务攒经验。 美国这波操作,本质是“战略转移”:近地轨道的技术已经成熟,再砸钱建大空间站“性价比低”,而月球火星是“新战场”,谁先占坑谁就能定规则。 所以美国宁可让国际空间站“退休”,也要把钱省下来搞“月球门户”,这就像手机厂商不再拼“续航”,而是拼“拍照”和“AI”,赛道变了而已。 回到中国空间站:天宫2021年建成,2022年全面投入使用,设计寿命10年,目前有3个舱段、2艘货运飞船、1艘神舟飞船常驻,能支持6名航天员长期驻留。 和国际空间站比,它确实“小”,但“小而精”,所有设备都是国产,从机械臂到生命支持系统,从科研仪器到太空马桶,完全自主可控,科研模块针对性强,效率更高。 更重要的是,中国空间站是“开放平台”,目前已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入选中国空间站科研目,未来还会接纳更多国际合作,而国际空间站虽然也有国际合作,但核心模块技术封锁严重,很多国家只能“打杂”。 中国空间站的“开放”,本质是在构建“太空命运共同体”,你带项目来,我提供平台,大家一起搞科研,这比“谁家空间站大”更有战略意义。 有人说中国空间站“落后”,是因为拿它和国际空间站的“巅峰期”比,但别忘了,国际空间站是15国攒了26年的“集大成者”,中国天宫才运行3年,就像刚毕业的“职场新人”和“退休老专家”比资历,本来就不公平。 真正的“落后”是什么?是技术被封锁时不敢突破,是科研方向跟风却没特色,是国际合作只谈利益不谈共享,中国空间站的“小”,恰恰是“精准定位”的智慧;它的“开放”,恰恰是“合作共赢”的格局。 国际空间站“退休”后,近地轨道将进入“中国时代+商业时代”,美国转向月球火星,中国稳扎稳打搞近地科研和国际合作,这不是“落后”,而是“各走各的路”,毕竟航天竞赛的终点不是“谁先到”,而是“谁能带着全人类走得更远”,中国空间站的“稳”,或许正是未来太空探索最需要的“底气”。
俄确定国际空间站即将坠毁,美国换赛道,中国空间站已经落后了? 俄罗斯航天集团
掘密探索
2025-08-01 11:45:22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