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夏,志司正在召开“第五次战役总结会”,彭老总突然指着第58师师长,喊:

万物知识局 2025-08-01 10:43:55

1951年夏,志司正在召开“第五次战役总结会”,彭老总突然指着第58师师长,喊:“你战场抗命,站起来!”这个语气,大家太熟悉了,与会的第38军军长梁兴初也是一阵胆颤,谁料彭老总接着讲:“我要通令嘉奖你。”   1951年夏,朝鲜前线硝烟未尽,志愿军指挥部在前线一处山洞里召开第五次战役总结会,昏黄的油灯照着地图,会议桌周围坐着各军主官,气氛紧绷。   忽然,彭德怀把茶杯一砸,抬头看着人群:“黄朝天,你战场抗命,站起来!”一瞬间,会场寂静无声,谁也不敢出气。   第38军军长梁兴初坐在一侧,手指收紧,连背都挺了起来,他太熟悉彭总这个语气了,谁挨上这一句,轻则通报批评,重则撤职查办,黄朝天沉着站起,神情平静,彭德怀却接着说:“我要通令嘉奖你。”   掌声响起来,很多人回不过神,没人料到,这一句“抗命”,背后是第58师在华川拼出来的一条血路。   那年春末,第五次战役展开后,志愿军在东线推进迅速,但由于战线拉长,补给吃紧,各部队普遍疲惫。   5月中旬,志愿军司令部判断时机不利,下达了收缩部署、向北转移的命令,第58师当时正跟随主力北撤,走到华川附近时,师长黄朝天决定带人先去前沿察看。   山岭不高,水网却多,道路夹在两道山脊之间,往北就是志愿军主力的回撤路线,他站在山头,望着南边谷口冒起的黑烟,远处有几架美军运输机盘旋。   他心里一紧,调来侦察兵再探,得到的消息是美军陆战一师有一支部队正在附近集结,可能准备从这里突破。   他回到师部时,政委正催促继续撤退,他在地图上摁着华川的位置,沉默了几分钟,开口下令:“不撤了,全师就地组织防御。”他知道,通讯已经中断,再请示也来不及。   守不住这里,后边几万人都可能陷进来,他让三个团分头占领高地,预备队也投入一线,他自己白天带人巡线,晚上回指挥所画图,把阵地分成十多个防区,每一个壕沟都标得清清楚楚。   敌军果然在两天后发起进攻,先是火力试探,然后就是坦克配合步兵的强攻,阵地上的炮弹只够坚持三四天,前沿阵地打得最急的是三营,弹药用完,战士开始轮流往山后运送弹箱,途中不断有人倒下。   最后干脆几个人带着铁锹、刺刀上阵,战士张昌富那天被派去送水,回来时顺手扛了个步枪,打到子弹没了,用枪托砸。   夜里美军试图绕侧翼偷袭,黄朝天把指挥所移到山腰一处废弃碉堡里,整夜不眠,他腿上那晚擦伤,血浸了裤子,旁边的人劝他去包扎,他不吭声,只让传令兵去催一营固守西侧阵地。   第七天,美军一个机械化连试图从河谷穿插进来,174团赶到,围住敌人,在一个坡地打了整整八个小时,最后是贴身肉搏才压住,打完那一仗,整个团只剩下三百多人能站起来。   伤亡开始不断增加,但没人退,有人吃的是干炒面泡雪水,有的伤员一边缠着绷带一边守在壕沟口。   通讯班的话务员爬山三十多里,把求援情报送到兄弟部队,第20军的援军随后赶到,展开反击,把敌人从几个高地上压下去。   十三天过去了,阵地上炸坑密布,壕沟里人换了一拨又一拨,黄朝天站在主峰,望着北边远处的补给线重新接通,才慢慢松了口气,他没有立刻撤,他还安排了部队打扫战场,把牺牲的战士集中掩埋。   第58师最终完成任务,主动撤离时,全师伤亡超过三千人,敌军伤亡七千余,阵地还在,退路守住了,没有哪一条命是白给的。   会议上,彭德怀最后让记录员在总结文稿上写下:“华川阻击,黄朝天擅自固守,抵住敌军正面强攻,为东线全军赢得转移时间,特此嘉奖。”   黄朝天听完,低头坐下,只说了一句:“那一仗,不是我一个人打的。”他没再多说,袖口上的补丁沾着干血,军帽放在膝盖上,整个人像是从战壕里走来。   战后,华川阻击没有被广泛宣传,但每年清明,山脚下都有老兵和家属来吊唁,丹东博物馆里那面残破的58师军旗,被玻璃罩封着,旗角上有几道划痕。   有人说那是黄朝天在最紧张的时候,用刺刀刻下“人在阵地在”四个字,他自己不承认,也没提,临终前,他把那支彭德怀奖的钢笔放回盒里,盖上,说:“那不是表扬我,是表扬所有还活着和没活下来的弟兄。”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知网——深切怀念黄朝天司令员

0 阅读:94

猜你喜欢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