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深夜,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都在熟睡,唯有一名战士因入党太激动,翻来覆去睡不着,此时,大批美军趁着夜色,无声无息摸上了志愿军阵地。 1952年7月的一个深夜,朝鲜黄海北道的老秃山,风里裹着雨,阵地上静得出奇,坑道里,战士们蜷缩着身子睡着了,呼出的白气在棉帽上结了霜,连续几天的战斗,让大家筋疲力尽。 只有一个人翻来覆去,始终合不上眼,他叫倪祥明,志愿军第39军115师343团3营7连4班的副班长,河南杞县人,那天白天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他躺在坑道尽头的角落,搪瓷缸放在身边,手掌一遍遍地摩挲着缸身上“为人民服务”那五个字,他心里有些激动,也有些紧张,指导员拍着他肩说:“组织上正在考察你。” 他点头应了,却睡不着,他想着,什么时候能真正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打下一个敌人,还是守住一次阵地?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必须得用行动来回答。 半夜的时候,他听到山下传来不对劲的声音,那不是风吹草动,也不像虫子爬动,他侧耳细听,像是有人踩着碎石,还带着金属碰撞的轻响,他立刻警觉起来,摸起身边的手榴弹,猫着腰走到坑道口。 夜色浓得像墨,月光透过云层,一闪一闪地照在坡地上,他看见几个黑影趴在地上往上爬,头盔反着微光,一眼就能看出是美军。 不能喊,喊了就暴露了位置,他屏住呼吸,瞄准黑影最密集的地方,拉开引信,将手榴弹猛地甩了出去。 炸响的一瞬间,他扯开嗓子大喊:“有情况!快起来!”整个阵地像被雷劈了一下,睡梦中的战士一个个惊醒,抓起步枪,冲上掩体。 美军的枪也响了,子弹“嗖嗖”地在空中飞,倪祥明一边往后退,一边继续投掷手榴弹,他的动作很快,几乎没有停顿。 他知道,他喊出的那一声,救了一个连队,战友们醒来后,迅速进入战位,机枪、步枪、爆破筒全都响了起来,整个山头在火光中翻腾。 倪祥明刚想转身回坑道,一颗子弹打在了他的肩头,他咬紧牙关,没吭声,抓起步枪对着冲上来的敌人就是一阵扫射。 血顺着胳膊流进衣服,染红了胸前的搪瓷缸,他心里想着:不能让敌人靠近坑道,不能让战友有事,他撑着伤肩,继续扔出剩下的两颗手榴弹。 这时候,阵地另一头传来急促的枪声,有个小阵地可能失守了,他没等命令,拎着最后一束手榴弹就冲了过去,班长想喊住他,他回头说:“放心吧,我们不能让敌人占了老秃山。” 他跑到小阵地时,只剩两个战士在死守,他们缩在低矮的掩体里,子弹早就打光了,敌人已经逼到二十米开外。 他赶紧钻进地堡,把剩下的手榴弹分给那两个战士,三人开始轮流投掷,每次爆炸,都会逼退一波敌人,但敌人越来越多,枪声也越来越密。 很快,他们的弹药也用光了,只剩下一颗手榴弹,就在这个时候,五个美军从一侧绕过来,已经接近洞口,倪祥明看了看身边的战士,又看了看手里的那颗手榴弹,没犹豫。 他纵身一跃,提着手榴弹扑向敌人,美军一愣,慌乱中扑了上来围住了他,就在这一瞬间,他大喊一声:“班长,我要和他们拼了!”接着又喊:“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然后,他拉响了手榴弹。 爆炸之后,五个美军被炸得四散倒地,倪祥明倒在了浓烟和碎石中,他年仅27岁,等战斗结束,战士们找到他的遗体时,他胸前的搪瓷缸已经破裂,那五个字却还清晰:“为人民服务”。 后来,他的入党申请被批准,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记了特等功,授予他“一级英雄”的称号,他所在的4班也被命名为“一级英雄班”。 1954年,家乡杞县为他修了一座纪念碑亭,碑亭六角,碑身三棱,顶上镶着红星,碑上刻着他的名字,也刻着他用生命守护的信仰。 那一夜的风雪,那一夜的枪声,那一夜的血和火,没有人忘记,他用一腔热血,把“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写进了历史里。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军网——山河无恙•抗美援朝英雄谱|一级英雄倪祥明
1951年,一志愿军往阵地送弹药,可当他到达后,却发现干部全牺牲,而战士更是乱成
【1评论】【1点赞】
柒月不远
在前线阵地,晚上居然没有布置岗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