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不想再打了,俄军打下来的领土,足够给1亿俄罗斯人一个交待 俄罗斯在占领区的行政整合动作不断,普京在 2025 年 3 月表示,愿意承诺对乌剩余领土不提出主权要求,但前提是美国承认乌东四地及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 这种外交姿态,或许是俄罗斯试图通过法律手段巩固现有成果的信号。赫尔松州更是申请直接加入俄罗斯联邦,计划在 2022 年底前开始使用俄联邦法律。 这种行政上的 “俄罗斯化”,让占领区逐渐融入俄罗斯的政治体系。 文化渗透也在悄然进行,顿涅茨克的街头招牌换成俄语,教育系统开始教授俄罗斯课程。这种文化上的同化,旨在改变当地居民的认同感。 俄罗斯历史上就有通过移民改变人口结构的传统,如在中亚和远东地区的移民政策。如今,俄罗斯可能鼓励本国公民迁移到乌东乌南地区,从而巩固控制。 例如,俄罗斯允许四地居民申请俄罗斯公民身份,并写入宪法,这不仅改变了人口结构,也增强了当地居民对俄罗斯的归属感。 经济控制是俄罗斯的重要手段,扎波罗热核电站被俄罗斯视为 “本国核设施”,拒绝移交管理权。其电力开始输送到俄罗斯控制的地区,不仅满足当地需求,也增强了经济依赖。 赫尔松港口的调度指令改为莫斯科信号,使得该港口成为俄罗斯控制黑海贸易的重要节点。俄罗斯还在克里米亚启动百亿美元基建项目,试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本土的连接。 法律体系的调整同样关键,赫尔松州计划实施俄罗斯法律,俄罗斯联邦法律体系在占领区逐步落地。这种法律上的整合,使得占领区在司法层面与俄罗斯本土一致,进一步巩固了控制。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明确宣称,四个新入俄地区乃“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写入宪法的事实不容争辩。 军事部署的调整也值得关注,尽管俄军在顿涅茨克发起夏季攻势,占领了泽廖内加伊等重要据点,但普京的谈判姿态显示,俄罗斯可能希望通过军事压力换取政治成果。 例如,俄罗斯支持美方提出的 30 天临时停火倡议,但强调有效监督等前提。这种边打边谈的策略,或许是俄罗斯在寻求结束战争的途径。 国际反应同样复杂,美国一方面支持以色列的 “自卫权”,另一方面又在俄乌冲突中试图调停。这种骑墙态度,使得局势更加复杂。 而俄罗斯与朝鲜的军事合作升级,朝鲜可能增派 3 万大军支持俄罗斯,这不仅分担了俄军压力,也显示出俄罗斯在寻求外部支持以结束战争。 普京是否真的不想再打了?从俄罗斯在占领区的种种动作来看,其战略意图或许是通过实际控制领土,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整合,从而减少继续战争的必要性。 这些领土的变化,不仅是军事胜利的象征,更是俄罗斯试图在国际舞台上巩固地位的筹码。然而,乌克兰坚决拒绝割让领土,国际社会也未承认俄罗斯的主权主张。 未来局势如何发展,还需看各方的博弈结果。或许,俄罗斯的这些举措,已经足够给 1 亿俄罗斯人一个交待,但能否真正结束战争,仍需时间检验。
普京不想再打了,俄军打下来的领土,足够给1亿俄罗斯人一个交待 俄罗斯在占领区的
非常盘点中
2025-07-31 18:36: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