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乐视8年前资金断裂,老板贾跃亭竟然选择将一屁股债务甩给员工,自己跑到美国,谁料,公司不仅没倒闭,剩下的400名员工还过上了神仙般的生活,不加班不内耗,还有高工资,幸福感直接打败国内90%的打工人! 贾跃亭的创业历程从基层起步,他出生于山西农村家庭,早年进入税务系统工作,后辞职进入通信领域。2004年创立乐视网,从视频网站起步,逐步扩展到电视、手机和影视业务。公司2010年上市,市值一度高峰,但扩张野心转向新能源汽车,导致资金压力增大。 2015年起,乐视生态化反模式消耗大量资源,债务累积。贾跃亭融资能力强,曾拉来孙宏斌150亿投资,却未能止住下滑。 资金链断裂在2016年底爆发,供应商讨债,银行冻结账户,公司内部调整频繁。贾跃亭2017年7月辞职后前往美国,继续法拉第未来项目,留下乐视网欠债超百亿。 员工人数从峰值1.5万降至400多人,许多人离职求稳。剩余团队砍掉亏损业务,保留视频版权和物业租金作为核心收入来源。 乐视自救靠早期积累的影视版权,如热门剧集每年带来稳定分成,加上大楼租金,支撑运营成本。公司避免大笔投资,转向低风险模式。员工福利随之改善,无需加班,工作制灵活,薪资按时发放,人均水平保持竞争力。 这种转变源于危机后管理层调整,部门负责人主导决策,无高层干预导致内部效率提升。乐视视频App维护旧内容,流量虽不如巅峰,但足以覆盖开支。2023年起实行四天半工作制,周三半天弹性安排,五险一金足额,产假等福利齐全。相比多数企业的高强度竞争,这里强调平衡,避免内耗。 员工反馈显示,这种模式让工作更可持续,许多人选择留任,因为生活质量高于平均水平。公司虽亏损,但现金流稳定,无拖欠记录。乐视大楼部分空置转为租赁,增加收入多样性。这种自下而上管理,避免了以往扩张带来的风险。 贾跃亭在美国专注法拉第未来,2025年公司获1.05亿美元融资,用于新车型和AI研发。他任职联席CEO,承诺部分收益偿债,但剩余债务约20亿美元,主要为乐视担保未清部分。融资故事持续吸引投资人,尽管交付车辆有限。 乐视案例反映职场变迁,在内卷时代,企业瘦身后可能更注重效率与福利。员工幸福感来源于稳定,而非高速增长。公司虽规模缩小,但生存能力强,证明核心资产价值持久。贾跃亭的路径则显示,个人野心与企业责任有时冲突,导致分裂结局。 这种反转启发人们思考:企业危机后,留守者如何重塑规则?乐视员工的日子,击败多数打工人,靠的是简化业务与人性化管理。相比贾跃亭的海外融资,国内团队更接地气,专注现实生存。 职场人常面临选择,乐视故事提醒,稳定有时胜过冒险。贾跃亭债务缠身,继续讲新能源汽车故事,融资虽多,但实际交付挑战大。公司与他分离,各有轨道,凸显商业世界的多面性。 乐视如今定位小而稳,视频业务靠版权维持,租金补充资金缺口。员工无压力竞争,工作生活界限清晰,这种模式在当下经济环境下,显得实用而理性。贾跃亭的FF虽获新资,但债务清偿缓慢,需两年内完成20亿目标,考验其执行力。 整体看,乐视从巅峰到谷底,再到平静,体现了企业韧性。员工福利的提升,不是神话,而是危机后优化结果。贾跃亭的举动,则暴露了扩张风险,债务甩锅影响信誉。 商业逻辑显示,危机是双刃剑,乐视借此瘦身成功,而贾跃亭的路径更像赌局。员工现状证明,简化运营能带来福利提升。公司大楼租金与版权分成,形成闭环收入,避免了以往烧钱陷阱。 你对乐视员工的“神仙日子”怎么看?贾跃亭还能回国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职场经历,一起讨论这个反转故事。
万万没想到,乐视8年前资金断裂,老板贾跃亭竟然选择将一屁股债务甩给员工,自己跑到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7-31 15:19:4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