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夏,出生在精神病家庭的同卵三胞胎,因父母实在无力抚养,被送到了路易斯·怀斯服务中心。很快,在同一天内,3个具有相同基因的男孩,被3个家庭分别领养。但他们的养父母却都不知道,他们是三胞胎,这是为什么呢? 先说三胞胎的出生背景,那是1961年的夏天,具体地点在纽约的医院。生母名叫伊芙·沙弗兰,她和丈夫都在精神健康问题中挣扎,家庭状况一团糟。 当时的医学界对精神疾病的认知还很有限,许多病例被简单地归为遗传疾病,因此这类家庭的孩子往往被视为“高风险群体”。 父母无力抚养,处境困窘,他们便向专为犹太儿童提供服务的路易斯·怀斯服务中心寻求援助。这家机构在当时相当有名,号称提供专业领养服务,但你看看,他们其实干出的事儿比科幻小说还诡异。 三胞胎被送去后,中心的工作人员迅速行动起来。领养事宜安排得极为高效,仅一日之内,三个小家伙便各奔前程:鲍比·沙弗兰入了犹太中产家庭,艾迪·加拉德被工薪阶层夫妻领走,大卫·凯尔曼则到了一个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 表面上,这一切符合领养程序:养父母以为是普通孤儿,办手续时中心也只字未提兄弟的存在。但你知道吗?这可太不简单了。 为什么养父母都不知情?核心原因在于这个领养根本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一场赤裸裸的秘密实验。服务机构可不是单打独斗,背后站着心理学界的“高人”。 领养过程由纽约的儿童发展中心和心理学家彼得·纽鲍尔主导设计。他们早就在盘算一个大计划:通过分开领养同卵三胞胎来研究“先天 vs 后天”的千古命题。 说白了,纽鲍尔团队想看看,如果基因完全一致的三个人从小在不同环境下长大,会变成什么样的成年个体。 领养安排被包装成标准流程,把三个无辜婴儿当成实验小白鼠耍,害得养父母们彻底活在黑箱里。 这个实验并非仅在领养时有所隐瞒,其影响更是贯穿三胞胎的一生。领养后,实验团队通过路易斯·怀斯服务中心暗中收集数据:每年定期向养父母发送问卷,了解孩子的情绪、智商、行为变化;甚至还要求家庭带孩子去指定的心理学家那里检查。 表面上,这是“后续支持”,实则积累原始资料用于学术分析。但研究结论被密封多年,公众和当事人都被蒙蔽。 等三胞胎在1980年意外重逢时——鲍比去大学报道,同学惊呼他和艾迪长得像兄弟,一联系就全揭开了——实验才被曝光,鲍比、艾迪和大卫这才发现自己是计划的一部分,震惊之余更感愤怒。 在未知状态下成长,各有各的烦恼,艾迪后来因抑郁症自杀,悲剧结局折射出实验的代价,养父母们也集体蒙圈了,他们本来以为是平常领养,却发现自己成了实验帮凶。 好笑的是,路易斯·怀斯服务中心事后辩解称这是为儿童好,但明眼人一看,就是推卸责任。 1961年的三胞胎谜局不仅是个离奇故事,更是科学伦理的反面教材。养父母不知情的背后是一场周密实验,它追求知识却牺牲了人情。
1961年夏,出生在精神病家庭的同卵三胞胎,因父母实在无力抚养,被送到了路易斯·
沈言论世界
2025-07-31 15:13:05
0
阅读: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