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美GPS优势不再,137国接入北斗!外媒:全球导航正“去美化”!
北斗导航,成为了美方的一大隐忧。近日,美媒体《SPACENEWS》公开发表文章指出,北斗卫星的性能已然超越了美方所研发的GPS,全球导航产业正经历着“东升西降”的重要阶段。
资料显示,我国的北斗系统目前拥有超过50颗在轨卫星,其规模为GPS的两倍;监测站数量多达100余个,是GPS的10倍有余。与此同时,北斗系统的服务以及相关产品已接入137个国家。这也让美GPS优势不再!
然而,回溯至十几年前,美方还时常宣称“必要时可对北斗系统进行阻挠”。彼时,美国在全球导航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将太空视作其专属领地,不容他国涉足。
众所周知,GPS导航系统在经济、军事、航空等诸多领域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实施垄断,一方面固然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更为重要的是,试图将其技术优势转化为战略威慑力,使其他国家在关键领域对其形成依赖,进而掌控竞争的主动权。相关事实早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991年,在海湾冲突中,GPS系统首次应用于军事领域。美方部队大量配备手持式GPS接收机,得以在沙漠地形中昼夜持续行军,达成了战役的突然性。凭借这一技术优势,最终美国仅以146人的伤亡代价,让对手付出了超过10万人伤亡的惨痛代价。
1993年,美方无端污蔑中国货船装载战略化学物资,并故意关闭该海域的GPS信号,致使我国货船在印度洋上无法正常停靠。无奈之下,我国船只只得接受美方检查货船的无理要求。
也正是从那时起,我们深刻认识到:将国家安全的“命脉”交予他人之手,无异于将利刃架于自己脖颈之上。研发属于中国的导航系统,并非可选项,而是关乎国家生存的必答题。
中国推进北斗系统建设,显然并非美方所愿见之事。自北斗项目立项伊始,我国便面临着诸多质疑与挑战。部分外媒将我国正常的科技发展进程恶意污名化;美国高层甚至公然宣称:“太空是美国的领地,必要时将对中国北斗系统进行阻挠。”此类行径,实则是美国的惯常做法。美国不仅针对我国如此,即便对待其盟友,只要认为可能对自身利益构成威胁,便会加以阻挠。
在当时的美国看来,中国北斗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抗打击能力薄弱,轻易便能将其扼杀。然而,美国人忽略了,中国人不仅善于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而且具有愈挫愈勇的坚韧品质。若你胆敢威胁我国的太空资产,我国定让你见识何为“对等威慑”。
很快,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传来一声巨响,划破了寂静的天际。一枚携带动能拦截弹头的火箭直刺苍穹,将距离地面865公里、早已报废的“风云一号C”气象卫星击成碎片。
正是这一场看似寻常的“反卫星试验”,让美方真切见识到了中国反击的雄厚实力。事后,西方曾私下进行推演,结果显示:中国所选定的865公里打击高度,恰好覆盖了美国大部分侦察卫星与导航卫星的轨道范围。
自那之后,美方再无人胆敢肆意放狠话,反倒主动寻求与中国展开合作,提出所谓“中美应共同避免太空冲突”的论调。然而,我国并未因此而有丝毫懈怠。这几年,北斗卫星如璀璨星辰般接连冲向浩瀚太空。59颗在轨卫星加上备份星,于太空中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络。
如今,北斗系统早已迈向全球,在全球137多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均留下了深刻印记:巴基斯坦的电网依靠北斗系统保障稳定运行;泰国渔民借助北斗系统在茫茫大海上实现精准定位与导航;俄罗斯的军工领域运用北斗系统提升装备精度;中东的民航依靠北斗系统确保飞行安全。对此外媒也纷纷表示:全球导航正“去美化”!
面对北斗系统崛起这一不争的事实,美方宣称将在十年内夺回该领域的主导权。但现实却极为残酷,如今北斗系统不仅在精度方面领先GPS一个量级,还具备短报文通信等独具特色的功能。并且,中国持续加大对北斗系统的研发投入,不断拓展其应用场景。反观美国,在GPS改进方面进展迟缓,新一代系统仍处于研发阶段。
未来十年,倘若美方无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北斗在全球导航领域一路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