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已然走过了炎炎夏日,步入了秋意渐浓的时节。此时,田野里的庄稼正努力地迈向成熟,金黄的稻谷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而今日,恰逢七月初十,它是处暑的第十天,在我国传统文化里,这一天有着独特的意义,民间一直流传着“七月怕初十”的说法,那究竟怕些什么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世界。
七月初十,处暑之后的独特节点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处暑过后,酷热的暑气逐渐消散,秋意愈发明显。而今日七月初十,作为处暑的第十天,更是将这份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此时,昼夜的温差变得更加显著,夜晚的空气清新凉爽,仿佛被大自然精心过滤过一般。
出伏之后,天气不再像三伏天那样闷热潮湿,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干爽宜人的感觉。这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季节更替的奇妙之处。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秋天的脚步正悄然临近。
“除日”背后的文化底蕴
七月初十,还是我国建除十二神中的“除日”。古人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天地万物息息相关,因此人的活动应当顺应天地的运行规律,以求和谐与吉祥。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选择吉日吉时进行重要事务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生活习俗和信仰。无论是个人的婚嫁、祭祀、搬家,还是国家的出征、册封等大事,人们都会慎重地选择日期,期望能够获得好运和平安。
“除日”在择吉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民间依据“建除十二神”来择吉,这十二神分别是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它们如同天上的星宿,守护着人间的吉凶祸福。人们通过观察星宿的变化,结合干支纪日,以 12 天为一个周期,为生活中的各种事务提供趋吉避凶的参考。
今日七月初十,干支时间为乙巳年甲申月癸酉日,对应建除十二神中的除日。有句择吉口诀说“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成开皆可用,闭破不相当”,由此可见,除日属于黄道吉日。然而,尽管是吉日,“除”字所蕴含的清除之意,也让老祖宗们认为这一天存在一些忌讳,下面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七月怕初十”的缘由
1、怕远行
老话说“除日远行多坎坷,路途平安难把握”。在老祖宗看来,除日的“除”有清除、祛除的意思,远行本是充满未知和挑战的事情,若在这一天出发,可能会祛除掉原本的顺利,带来诸多不顺。虽然这一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但选择一个好日子远行,不仅是对旅途的美好期许,也是对家人的一份安心。在古代,远行往往伴随着漫长的路程和未知的危险,人们会格外慎重地选择出发的日期。如今,我们在选择远行日期时,也可以参考长辈的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让旅途更加顺遂。
2、怕不晾晒衣物
处暑之后,天气逐渐干爽,正是晾晒衣物的好时机。而七月初十作为处暑的第十天,更是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在老祖宗的观念里,除日有除旧迎新的寓意,晾晒衣物不仅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湿气和霉味,还能寓意着祛除生活中的晦气,迎来新的好运。从实际角度来看,经过一个夏天的使用,衣物难免会积累一些细菌和湿气,此时晾晒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让衣物更加干净卫生。
3、怕情绪波动
出伏之后,天气转凉,人体的生理和心理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在七月初十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要特别注意情绪的调节,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情绪波动过大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会影响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此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放松心情,比如听音乐、散步、与朋友聊天等,让自己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
七月初十怕雾天
除了以上三怕,在七月初十这天,人们还特别害怕出现雾天。我国作为农耕文明古国,老祖宗们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农谚说“七月初十雾茫茫,庄稼收成要遭殃”,根据他们的经验,如果在农历七月初十这一天出现雾天,那么接下来一段时间天气可能会变得阴沉潮湿,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导致庄稼生长不良。农作物在关键的生长时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一旦受到雾天的影响,就可能会出现减产的情况。所以,七月初十雾天,着实让农民们担忧。
今日七月初十,这些传统的习俗和禁忌,是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虽然有些说法可能缺乏科学依据,但它们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你认为这些老话还有道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传承和探讨这古老的文化智慧。
感谢阅读文娱纪,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予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动力!期待与您在文化的世界里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