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深圳一家六口,给5层别墅装上大蚊帐,养眼又实用

你们有没有过那种“买了大房却越住越疏离”的感觉?比如明明买了5层别墅,阳台却因为蚊子堆着杂物,楼梯黑得像山洞,孩子住顶楼

你们有没有过那种“买了大房却越住越疏离”的感觉?比如明明买了5层别墅,阳台却因为蚊子堆着杂物,楼梯黑得像山洞,孩子住顶楼、老人住一楼,一天下来除了吃饭根本见不着面——直到看见深圳这家人的装修,我突然懂了:好的房子不是装得有多贵,是能把“一家人要在一起”的心愿,藏进每一寸设计里。

先说说他们家最火的“大蚊帐”——真不是你想的那种布蚊帐!是定制的金属网格纱窗,跟给房子穿了件透气的“防蚊外套”:人站着的高度留了透明玻璃,既能挡住榕树底下的蚊子,又不挡看窗外三角梅的视线。你说是不是比那些“装了防蚊帘却闷得慌”“装了纱窗却挡光”的设计聪明100倍?很多别墅户买了大阳台,结果变成“蚊子的地盘”,这家人倒好,直接把整个房子“罩”起来,现在连雨季都能在阳台一起剥苏州外婆包的粽子,这不比把阳台改成健身房却一年用不了两次强?

再说说楼梯——以前的楼梯黑得跟山洞似的,走的时候得摸墙找开关,现在设计师把屋顶开了个天窗,楼梯改成钢结构+悬空木踏板,连栏杆都是透明玻璃的。

光从4楼天窗漏下来,一层一层往下“流”,走到一楼都能沾到天光。你说这是不是比装一排水晶吊灯更高级?很多人家的楼梯是“通道”,可这家人的楼梯是“纽带”——妈妈在2楼熨完衣服,走一层就能把女儿的衣服放在3楼楼梯口;爸爸从外面回来,往上走的时候能碰到岳父母去阳台浇花,顺口问一句“今天的鱼炖好了没”,连路过都能撞出烟火气。

最戳我的是“女儿房”的设计——俩姑娘住3、4层,共享一个大功课区,书架、桌椅都买一样的,就怕姐妹俩争“谁的更大”。你说现在很多二胎家庭是不是都愁这个?比如给老大买了新书桌,老二就闹着要一模一样的;或者分房间的时候,老大说“我的房间比她小”——这设计师太懂中国家庭的“公平感”了!现在俩姑娘写完作业还能关起门说悄悄话,连爸爸都笑:“有时候想进去送水果,都得先敲门。”你说这种“刻意的同款”,是不是比“给老大买贵的、给老二买便宜的”更能养出亲姐妹?

还有岳父母的房间——给了最大的阳台,洗手间直接在套内。

老人怕麻烦,这样不用跑远路;太太爱喝茶,阁楼露台特意装了个洗手台,浇完花就能洗手泡茶。

你说是不是比那些“把老人房塞在地下室”“洗手间在走廊尽头”的设计更贴心?很多人装修的时候光想着“我要好看”,却忘了“老人要方便”“太太要好用”——这家人的装修,每一寸都在说“我在意你”。

其实最暖的不是装修,是他们的“家庭观”。现在很多朋友圈里都是“妈妈带孩子在美国读书,爸爸在国内赚学费”,可这家人连移民都放弃了——“要走一起走,要回一起回”,事业再重要,也不如一家六口围在L型厨房旁边,听大女儿说“先去香港迪士尼再去桂林”的旅行计划暖。你说是不是比那些“为了教育散伙”的家庭,更懂“家”的意思?

你有没有想过,你家的装修是不是把“在一起”的机会给拆没了?比如厨房在北阳台,爸妈做饭的时候你在客厅刷手机,连“今天的菜咸了”都搭不上话;或者孩子房间在顶楼,除了吃饭根本见不着面;再或者阳台装了防盗网,连晒衣服都得爬梯子,更别说一起坐那剥毛豆了。

其实好的装修从来不是“装给别人看的”,是“装给家人用的”——比如把厨房和餐厅连在一起,让孩子能在旁边剥蒜;比如把楼梯做成“透光版"",让上下楼的时候能碰到彼此;比如给二胎宝宝买一样的松果架,让她们觉得"爸爸妈妈没偏谁"".

最后问你一句:你家的房子,有没有为"在一起"留够空间?

比如周末的时候,全家能围坐在客厅地板上拼乐高,而不是各自窝 在房间里刷剧;比如下雨的时候,能一起站 在"金属蚊帐"下看雨,而不是各自躲 在窗户后面玩手机?

其实所谓"理想中的家",不过就是"我 在做饭,你 在旁边递葱;孩子 在写作业,我 在旁边翻书;老人 在浇花,回头能喊一句'饭好了没'"——你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