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一辈学界曾有个说法——要是当年中国没出兵朝鲜,美国大兵压根儿不会跨过鸭绿江。可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倒掏了3000多本专著来"复盘"这场仗,字里行间都在说同一件事:志愿军的打法,把他们打服了。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当天就宣布介入,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飞机大炮跟着就往朝鲜半岛招呼。到了 10 月 7 日,美军越过三八线,直接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这时候中国要是不出手,美军下一步会干啥?看看美国自己的军事部署就知道了。当时麦克阿瑟放话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联合国军的推进速度比预期还快,侦察机天天在东北上空转悠,炸弹都落到安东(今丹东)了。 说白了,美国的战略目标从来不是只占朝鲜半岛。从地缘政治看,朝鲜半岛是东亚的 "跳板",美军一旦完全控制这里,下一步必然是对中国形成战略压制。日本学界的说法,说白了就是把美国侵略意图轻描淡写,好像中国出兵才是冲突扩大的原因。但历史事实是,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根本没打算停在三八线。 战争中,真正让美国服气的,是志愿军的战术。第二次战役里,38 军 113 师 14 小时强行军 72.5 公里,穿插到三所里截断美军退路。这招 "迂回包抄" 直接打乱了美军机械化部队的节奏。 长津湖战役更绝,志愿军第 9 兵团在零下 40 度的严寒里,用 "分割包围" 把美陆战 1 师切成几段。美军做梦也没想到,装备简陋的志愿军能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发动突袭。 上甘岭战役更是把坑道战发挥到极致,志愿军在不足 4 平方公里的阵地上,用坑道体系顶住了美军 190 多万发炮弹和 5000 多枚炸弹。白天美军占表面阵地,晚上志愿军就从坑道里钻出来反击。这种 "昼失夜反" 的战术,让美军每天都在消耗却拿不下阵地。美国战后分析承认,志愿军的坑道防御体系是 "战争史上的奇迹"。 更让美军头疼的是志愿军的夜战能力,当时美军依赖空中优势,可一到晚上就成了瞎子。志愿军专门挑夜间发动突袭,摸哨、炸营、穿插,把美军的心理防线一点点击溃。 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夜间突袭让美陆战 1 师陷入混乱,白天只能靠飞机掩护撤退。这种战术让美军感叹:"中国军队在夜间的行动能力,简直超出了人类极限。" 美国的 3000 多本专著里,反复提到一个词——"非对称作战"。志愿军在装备劣势下,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弥补了火力不足。比如在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第 12 军 31 师 91 团被切断后路后,团长李长林反其道而行之,继续向敌纵深进攻,最后成功突围。这种 "打破常规" 的打法,让美军的战术手册完全失效。 历史的真相是,中国出兵朝鲜不仅是保家卫国,更是打破美国霸权的关键一仗。要是当年没出兵,美军极可能进一步北进,甚至在东北边境驻军。日本学界的说法,说白了是在为美国侵略行为开脱。而美国自己的研究,却不得不承认志愿军的战术智慧。这场仗打完,美国在东亚的扩张势头被遏制,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大幅提升。 说到底,战场上的胜负不仅靠装备,更靠脑子。志愿军的打法,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的智慧和勇气。美国 3000 多本专著的 "复盘",其实是对志愿军战术的最高认可。那些说中国不出兵美军就不会北上的言论,在铁一般的历史事实面前,根本站不住脚。
美日兵推“中国收复台岛”,日方多次要求美国使用核武器,美军同意了当地时间27日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