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抗联将领李兆麟赴年轻女子家做客,喝茶后觉苦涩,警觉道:“这茶不对劲!

鉴史忆往呀 2025-07-29 14:27:14

1946年,抗联将领李兆麟赴年轻女子家做客,喝茶后觉苦涩,警觉道:“这茶不对劲!”女子冷笑回应:“你可以上路了!”   李兆麟生于1910年,是东北抗日联军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自青年时期便立志救国,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浪潮,曾在黑龙江、吉林一带组织过多支抗日游击队,1932年,他以李兰逊的化名率部偷袭奉天东塔机场,烧毁日军战机,打响了东北抗战史上一记重锤,此后十余年,他在白山黑水之间辗转征战,与日军展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数次身陷绝境而不死,他不仅是一位军事指挥员,更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1935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东北抗联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41年,随着抗联形势日益恶化,李兆麟被派往苏联整训,与苏军建立了联络,抗战胜利后,他随苏联红军返回东北,被任命为滨江省副省长,并兼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此时的李兆麟,已成为共产党在东北公开活动的高级代表人物,他在群众中威望极高,常公开批驳国民党的反动政策,揭露其在东北“假和平、真内战”的真实图谋,他的存在,不仅是共产党政治影响的象征,更是群众信心的寄托,因此,也自然成为国民党特务机关眼中必须除掉的目标。   国民党特务对李兆麟的暗杀行动,早在1945年底便开始部署,在此之前,他们已连续六次谋划刺杀,均因李兆麟安保严密、群众警觉或行程变动而失败,每一次失败都令军统恼羞成怒,戴笠死后,继任的特务头目余秀豪更是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解决”李兆麟,在正面刺杀无果的情况下,他们将目光转向更为阴毒的路径——潜伏与诱杀。   特务机关调查发现,李兆麟曾有一位在抗联时的旧部,名叫孙彪,此人曾在一次战斗中为保护李兆麟而身亡,其妻为俄国人,留下一个混血女儿,李兆麟对此事始终心怀愧疚,多年来尝试联系其家属未果,这一未了之事,成为军统布设陷阱的关键。   军统女特务孙格龄被推到了前台,她正是混血儿,外形特征与孙彪之女相符,且早年受过特务训练,擅长伪装与心理操控,他们安排孙格龄进入哈尔滨市政府担任秘书,由杨绰庵市长亲自引荐,使其身份合法、背景可信,她在工作中有意接近李兆麟,表现出对时局的不满与对革命的好奇,时常流露出“向往进步”的言辞,李兆麟起初并未特别在意,但在一次闲谈中,孙格龄“偶然”提及自己父亲名叫孙彪,并描述了其牺牲的情景,这个名字瞬间击中了李兆麟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他终于相信,自己多年寻找未果的战友之女,就站在眼前,他开始关照孙格龄的生活,时常给予鼓励与指导,甚至萌生了将其培养为党员的想法,他并不知道,自己已深陷敌人布下的心理陷阱中,这种源自战友情谊的信任,为敌人打开了通往他生命深处的大门。   1946年3月9日,孙格龄以其母亲想见李兆麟为由,邀请他前往水道街9号的住所,此前几天,她已通过各种方式试探李兆麟的警惕程度,那日正值周末,李兆麟参加完协会会议后,准备履约前往,恰巧他的专车当天出现故障,警卫员前去修理尚未归来,李兆麟留下纸条,称“一小时后即返”,便披上大衣独自出门,他的大衣内侧口袋中,藏有一把随身手枪,然而他抵达孙宅后,这件大衣被孙格龄“自然地”收起并锁入衣柜,从此再无机会取出。   孙宅是一幢不起眼的旧式小楼,内部布置朴素,毫无异样,孙格龄将一杯热茶递到李兆麟面前,借口请母亲出面,走入内室,李兆麟端起茶杯,刚入口便感觉苦涩异常,他略感异样,但未及反应,厨房方向突然传来脚步声,三名彪形大汉持刀冲出,此时毒素已开始发挥作用,李兆麟身体僵硬、反应迟缓,他尝试站起还击,却因毒发而力不从心,杀手们毫不犹豫地扑上前,对准胸口、腹部、头部连刺七刀,直至他彻底失去生命迹象。   刺杀完成后,这群人迅速处理现场,将尸体藏于床下,擦拭血迹,从后门逃离,整个行动不超过十分钟,干净利落,训练有素,孙格龄最后一刻未参与动手,却是整个行动的灵魂与引线,她的背叛,不只是一场暗杀的协助,更是对信任最深层的践踏。   李兆麟失踪后的第二天,警卫员李桂林与交通员宋兰韵察觉异常,立即报警,苏军宪兵封锁水道街,并在现场发现尸体,法医鉴定为中毒后被刺杀致死,茶杯中残留的正是剧毒氰化物,消息传出后,哈尔滨万人震惊,市民自发组织悼念,街头巷尾哭声遍传,3月18日,追悼大会在道里举行,超过万人参加,花圈连绵数百米,群众高呼“李将军冤枉”,声震街巷。

0 阅读:205

猜你喜欢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