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去上海治疗腿疾,正赶路时,迎面走来一军官问:陈赓你咋了? 1932年,河南信

品古观今吖 2025-07-29 11:21:07

陈赓去上海治疗腿疾,正赶路时,迎面走来一军官问:陈赓你咋了? 1932年,河南信阳的一条土路上,一个突兀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前面的可是陈赓兄?你的腿……这是怎么了?” 声音不大,却像一道惊雷,劈在了陈赓和护送他的两名战士心头。坐在独轮车上的陈赓,一身商人打扮,面色因失血而蜡黄,他抬起头,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他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妙。这条秘密求医之路,最怕的就是节外生枝。 说起来,陈赓这趟险途,完全是拜他那条不争气的伤腿所赐。就在这年,第四次反“围剿”激战正酣,一颗子弹无情地钻进了他的右腿膝盖,弹头深陷,骨头碎裂。在鄂豫皖苏区的简陋条件下,伤口反复感染,眼看就有残废的风险。没办法,组织上才决定,让他化装潜行,千里迢迢去上海的大医院动刀子。再不治,这条腿就废了。

为了安全,组织特意派了两名机警的战士一路护送。三人乔装打扮,陈赓是落魄商人,战士是推车的脚夫。他们没敢走近路,武汉、安庆一带国民党的盘查太严,简直是天罗地网。只能绕远,取道河南,这条路虽远,但相对松懈一些。一路上,风餐露宿自不必说,最要命的是那独轮车的颠簸。每一下,都像是在用钝刀子割陈赓的伤口,鲜血时不时就会渗出,染红了绷带。 可陈赓硬是一声不吭。他知道,两个战士推着他翻山越岭,已经耗尽了力气,自己不能再添乱。低调,再低调,是他们此行唯一的信条。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老话总是不错的。就在信阳城外,他们迎面撞上了这位身着国民党军官制服的年轻人。瘦高个,小眼睛,看上去三十岁上下。陈赓下意识地想避开,可对方的目光已经牢牢锁定了自己。 仅仅一两秒的惊愕后,陈赓的大脑飞速运转。他认出来了,眼前这人叫冯世安,黄埔一期的同学。当年在校时,两人还算谈得来。但毕业后,各奔东西,冯世安进了国民党阵营,从此再无交集。今日狭路相逢,他是敌是友?是念旧情,还是想抓自己去领赏?

电光石火之间,陈赓已然做出了决断。他绝不能承认! 有意思的是,陈赓脑子一转,计上心来。他没有慌乱地否认,反而露出一副茫然的神情,随即,一口流利的上海闲话脱口而出:“这位长官,侬怕是认错人了吧?阿拉是上海来的,到河南做点小生意,不小心摔伤了腿,不是侬讲的啥人哦。”这口音,地道得找不出一丝破绽。这得益于他早年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更是因为他的爱人王根英就是上海人,耳濡目染,学得惟妙惟肖。 冯世安也不是傻子。他看着眼前这张熟悉又故作陌生的脸,听着那口“阿拉、侬”的上海话,心里瞬间就全明白了。陈赓这是在跟他演戏呢!也是,他如今是共产党,自己是国民党军官,两军正在战场上杀得你死我活。他受了这么重的伤,孤身在外,能不提防吗? 想到这里,冯世安不禁有些感慨。黄埔一期,那是何等的情谊?虽然阵营不同,但当年的同窗之情,哪是说断就断的。他看着陈赓苍白的脸和那条伤痕累累的腿,心中的那点抓捕立功的念头,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不忍和担忧。 不得不说,冯世安也是个明白人。他立刻顺着陈赓的话往下演,一拍脑袋,满脸歉意地说:“哎呀,真是不好意思!看错了,看错了!您和我一位老朋友长得太像了,实在抱歉,打扰了!”陈赓也配合地笑了笑,表示无妨。两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眼,随即擦肩而过。

推着车走出好一段路,护送的战士才悄声问:“师长,刚刚好险啊!您那上海话,可真把俺们都唬住了。”陈赓长舒一口气,苦笑道:“万幸,万幸,赶紧走。”他以为,这一劫算是过去了。 可谁能想到,刚松了口气,身后却传来一声大喝:“站住!” 这一声喊,让陈赓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完了,冯世安还是反应过来了,这是要撕破脸了。他示意战士们停下,自己则不动声色地坐直了身子,准备应对最坏的局面。就算是死,也不能丢了红军的骨气。 只见冯世安快步追了上来,气喘吁吁地跑到车前。然而,他并没有掏枪,反而是从口袋里摸出一袋沉甸甸的东西,一把塞到陈赓手里,压低声音急促地说:“先生,我看你刚才掉了钱袋,这是你的吧?快收好,路上小心!”

说完,冯世安不等陈赓反应,便转身大步流星地走了,再没有回头。 陈赓捏着那袋温热的银元,心里五味杂陈。他哪里掉了什么钱袋,这分明是老同学在用一种体面的方式接济自己。他没有多问一句自己的去向,也没有表露任何立场,只是用这种无声的方式,递上了一份跨越阵营的关怀。 在那个非黑即白的残酷年代,这样的情谊,显得格外复杂,也格外珍贵。这份恩情,陈赓记了一辈子。他知道,这袋银元的分量,远不止是金钱,更是一个特殊年代里,一段被炮火隔断却未曾泯灭的人性回响。

0 阅读:223

评论列表

脚踏东京湾的食铁兽

脚踏东京湾的食铁兽

5
2025-07-29 12:21

有情有义的同学

卡尔

卡尔

2
2025-07-29 12:38

陈旅长的同学遍天下。

庭外雨竹

庭外雨竹

1
2025-07-29 12:29

这个才是真的本人照片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