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超市的货架前,一位穿着褪色工装裤的中年男子反复核对着收银小票。 他攥着那条刚买的玉溪香烟,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原本精打细算的240元预算被收银员划走250元时,质疑声惊动了整间店铺。 "烟草公司的调价通知还贴在墙上呢,整条烟明明没涨过价!"隔壁五金店老板摸出手机,屏幕上是本地烟草专卖局三天前发布的稳价公告。玻璃柜台后,超市经营者支吾着转移话题,声称"运费成本上涨",可货架深处堆积的临期食品早已暴露了客流量锐减的现状。 这种私自抬价的现象在乡镇商业圈并非个例。根据省消费者协会五月调查报告,县域商超擅自调整烟草售价的投诉量同比激增43%,部分经营者利用中老年顾客不熟悉电子支付的心理,在扫码环节做手脚的情况时有发生。市场监管人员透露,某连锁超市曾因在22个乡镇网点同步加价销售日用品,最终被处以违法所得三倍罚款。 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家指出,乡镇商业生态正面临信任危机。当熟客经济遭遇价格陷阱,那些靠着街坊口碑支撑的小本生意,往往因十元二十元的短期利益透支了多年积累的商誉。正如农贸市场上被识破的"八两秤",看似精明的算计,终将成为砸向自己招牌的石头。
乡镇小超市的货架前,一位穿着褪色工装裤的中年男子反复核对着收银小票。 他攥
海边的鲨
2025-07-28 19:53:02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