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火力只看口径”,为何如今的现代舰炮口径却越来越小?是舍弃了威力,还是与现代

新翰看世界 2025-07-28 18:28:39

都说“火力只看口径”,为何如今的现代舰炮口径却越来越小?是舍弃了威力,还是与现代海上作战方式格格不入? 1941年,日本 "大和号" 战列舰的460mm主炮试射时,整艘舰体都在颤抖。这门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舰炮,能将1.5吨重的炮弹扔到42公里外,却在太平洋海战中几乎没击沉过一艘美军主力舰。如今,美国最先进的朱姆沃尔特驱逐舰,主炮口径只有155mm,却能把炮弹打100公里远。百年间舰炮口径缩水三分之二,背后是一场颠覆海战规则的技术革命。 1967年10月21日,埃及塞得港外,以色列 "埃拉特号" 驱逐舰正在巡逻。突然,两枚苏制 "冥河" 反舰导弹从埃及导弹艇上呼啸而出,直接将这艘2500吨的战舰送入海底。这一战震惊世界——造价百万美元的导弹艇,击沉了价值千万美元的驱逐舰,而导弹的射程是舰炮的5倍以上。 在此之前,海战是巨炮的舞台。1905年对马海战,日本联合舰队用305mm主炮击沉俄国3艘战列舰;1916年日德兰海战,英德舰队的380mm巨炮在20公里外互轰。但 "冥河" 导弹的出现,彻底改写了游戏规则:反舰导弹射程轻松突破50公里,命中率超过80%,而当时最好的舰炮射程不过30公里,命中率不足5%。 到了1982年马岛战争,阿根廷用 "飞鱼" 导弹击沉英国 "谢菲尔德号" 驱逐舰,再次证明:舰炮的时代结束了。此后各国海军集体转向导弹,美国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只保留一门127mm舰炮,苏联现代级驱逐舰的主炮也从180mm缩水到130mm。 走进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炮舱,你会发现一门不起眼的127mm舰炮,却藏着颠覆认知的黑科技。它的射速达到每分钟40发,是二战时期同口径舰炮的8倍,背后是全自动装填系统——300发炮弹在舱内像流水线般运转,冷却系统让炮管在连续射击时保持恒温。 更惊人的是炮弹的进化。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mm舰炮,发射的 "大卫・克罗克特" 制导炮弹,能在12公里外精准命中高速行驶的摩托艇。这种炮弹内置微型雷达,飞行中可调整轨迹,命中率比普通炮弹提升20倍。中国052D驱逐舰的130mm舰炮,发射的穿甲弹能在20公里外击穿50mm厚的均质钢甲,威力堪比二战时期的152mm舰炮。 朱姆沃尔特驱逐舰的155mm舰炮更是将 "小口径大能量" 发挥到极致。它发射的增程制导炮弹,靠火箭助推和滑翔翼设计,射程突破180公里。两门舰炮齐射时,每分钟倾泻20发炮弹,火力相当于一个陆军榴弹炮营,对岸打击效率远超巡航导弹。 2020年波斯湾,美国 "尼采号" 驱逐舰遭遇12艘伊朗快艇围攻。舰长没有下令发射造价150万美元的 "鱼叉" 导弹,而是启动了MK15"密集阵" 近防炮——这门20mm口径的速射炮,在3秒内喷射出150发炮弹,形成一道金属弹幕,吓得伊朗快艇仓皇逃窜。这次事件证明:在低烈度冲突中,舰炮仍是不可替代的 "经济适用型" 武器。 现代舰炮早已不是单一的海战武器。俄罗斯AK-130双管舰炮,既能用高爆弹打击敌方舰艇,又能用编程炮弹拦截反舰导弹,甚至能发射烟雾弹掩护舰队撤离。美国正在测试的电磁轨道炮,无需火药就能将弹丸加速到6马赫,射程超过200公里,未来可能取代部分防空导弹的职能。 从大舰巨炮到导弹主导,再到小口径舰炮的复兴,百年海战史就是一部武器进化史。当电磁炮的蓝色电弧划破海面,我们或许会发现:舰炮从未真正退场,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守护海洋。

0 阅读:36
新翰看世界

新翰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