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汉书》记载,汉宣帝的太子刘奭曾在一次朝堂上劝谏父皇汉宣帝,希望他不要过于严格执法,反而应该更多地倚重儒学,广泛任用儒生。听到儿子的意见后,汉宣帝的面色立刻变得凝重,他冷冷回应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他瞪着刘奭,心中对这个过于受儒家思想影响、显得仁弱的太子产生了深深的失望,随即长叹一声道:“乱我家者,太子也。”
在这时,汉宣帝的心中开始动摇,他思虑着,是否该换掉刘奭,立他的次子淮阳王刘钦为太子。刘钦聪明机敏,似乎比刘奭更适合接掌大统。然而,刘奭毕竟是汉宣帝与他已故妻子许平君所生的唯一儿子,血脉的牵绊让他始终难以舍弃。因此,尽管汉宣帝动了换太子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决定继承汉家的传统,不背弃刘奭。这也解释了他最终忍耐着心中的不满,让刘奭继位成为汉元帝。
说到许平君,许多人会觉得她不过是汉宣帝年少时的一个女人,然而对于汉宣帝来说,许平君的意义远非如此。事实上,许平君与汉宣帝的关系,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复杂得多。早在汉昭帝元凤六年,汉宣帝还只是名为刘病已的17岁少年,面临着成婚的问题。为此,长期照顾他的掖庭令张贺打算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他,但这一提议却遭到张贺弟弟、右将军张安世的坚决反对。他认为,刘病已虽然是汉武帝的曾孙,但毕竟是罪人之后,绝不能与自己家族联姻。最终,张贺不得不放弃孙女的婚事,转而为刘病已物色其他的婚配。
正巧此时,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准备为自己的女儿找一个合适的夫婿,而许平君年纪已近15岁,若不成婚将面临罚款。刘病已尽管身世低微,但在汉朝社会中,毕竟是王族后代,于是许广汉同意了这门婚事。而这段婚姻,也成了刘病已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婚后的第二年,许平君为刘病已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刘奭,也正是这个儿子后来成为了继位的太子。
然而,命运多舛的刘病已,面对的不仅是宫廷中的尔虞我诈,还有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汉昭帝去世后,霍光选择了刘病已作为新皇帝,而刘病已便是后来的汉宣帝。登基后的汉宣帝,先将发妻许平君封为婕妤。即便如此,大臣们依然认为许平君出身低微,无法胜任皇后的角色,而建议立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面对这种情况,汉宣帝心中的爱意与忠诚,促使他下令寻找自己过去曾用过的旧剑。这一举动,隐含着他对许平君的深情,并最终使得许平君被立为皇后。
然而,汉宣帝的深情并未能为许平君带来长久的安宁。在许平君生育刘奭时,霍成君的母亲霍显心生嫉恨,因许平君挡住了霍家女的皇后之位,她决定铲除许平君。霍显通过女医下药毒死了许平君,而汉宣帝则在无法查明真相的情况下,只得忍痛让霍成君接任皇后。许平君的早逝,使得汉宣帝倍感愧疚,这种深深的遗憾与悔恼,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深刻。
为了报答许平君,汉宣帝一度极力削弱霍光家族的权力,最终霍光去世后,汉宣帝得以对霍家展开报复。但即使如此,汉宣帝心中始终无法释怀许平君的死。此后的岁月里,虽然他立下了多个皇后,甚至有了其他宠妃,但在他心中,许平君始终占据着一个特殊的地位。特别是当他意识到刘奭已经长大,而他自己对刘奭的评价越来越不满意时,依然因为许平君的缘故,未曾动摇太子的储位。
随着刘奭最终登基为汉元帝,汉宣帝的心情依然复杂。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阻止汉家的衰落,许平君的去世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汉朝不再是那个昔日的强盛王朝。此时,汉宣帝已经年迈,他回顾一生,发现自己对许平君的深情,已成为了他生活中永远的遗憾。
即使在许平君去世多年之后,汉宣帝始终未能摆脱内心的愧疚和痛苦。或许正是因为许平君的特殊地位,让她成为了汉宣帝生命中最独特的女人。而许平君的家族,也一直是汉宣帝在政治斗争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无论如何,许平君的影响永远深深烙印在了汉宣帝的心中,也成为了他一生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