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视察黄河沿岸时,正想着跳下去痛快地游一趟时,却被众人拦住了,

江樵品史 2025-07-28 16:18:56

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视察黄河沿岸时,正想着跳下去痛快地游一趟时,却被众人拦住了,而后眼前的一幅场景,让毛主席放弃了下河游泳的想法。

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部队抵达陕北吴堡县川口渡口,准备渡过黄河返回延安,这次普通的渡河行程,却因为毛泽东的一个细微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登上渡船后,毛泽东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与随行人员交谈,而是静静地站在船头,目光专注地盯着脚下的黄河水。这一看就是半个多小时。

作为一个从小在湘江边长大、酷爱游泳的湖南人,毛泽东曾多次在湘江、长江中畅游,但面对眼前的黄河,他却显得格外谨慎,始终没有下水的打算。

此时正值春季枯水期,黄河水位较低,表面看起来相对平静,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浑黄的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水下暗流密布,时不时冒出小小的漩涡。

船工老张见状主动介绍,主席,别看这河水不深,可危险得很,河床下面全是淤泥和石头,深一脚浅一脚的,就是我们常年摆渡的人也不敢随便下水。

毛泽东点点头,继续观察水流走势,他发现河水流速在不同区域差别很大,有的地方水流湍急,有的地方却相对缓慢,形成了复杂的水文状况。

这条河养活了多少代人,也害苦了多少代人,毛泽东感慨地说,他想起了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造成的灾难,想起了沿岸百姓因洪水而流离失所的苦难。

渡船缓缓前行,毛泽东向身边的干部们讲起了黄河的故事,从大禹治水到明清时期的河道变迁,从古代的水利工程到近代的治河措施,他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治理黄河不能光靠勇气,更要靠科学,你们看这泥沙含量,再看看水流的方向,每一个细节都有学问,毛泽东边说边指着河水中的泥沙。

这次渡河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意识到,要真正治理好黄河,必须深入了解它的脾气秉性,掌握它的运行规律。

毛泽东再次来到黄河流域,这次他带来了水利专家和地质学家,他们沿着河道实地考察,测量水位,分析泥沙含量,研究河床结构。

这次科学考察的成果直接推动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立项,虽然这个工程后来因为泥沙淤积问题需要改造,但它开启了现代科学治黄的先河。

随后的几十年里,从刘家峡到小浪底,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每一座大坝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黄河的特殊性质,特别是泥沙问题的处理。

如今的黄河已经实现了连续20多年不断流,沿岸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从太空俯瞰,黄河就像一条绿色的飘带,蜿蜒在广袤的北方大地上。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江樵品史

江樵品史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