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国军中将刘元瑭从西安逃到雅安,跪在刘文辉面前说:“四叔,我对不起你。胡宗南骗了我,部队都丢了。” 1943年深秋,雅安刘文辉公馆门前,跪着一个狼狈不堪的中年男人,他曾是叱咤风云的国军中将,被人尊称“少帅”,可如今只剩一身破烂衣衫和满脸灰尘,他就是刘元瑭,刘文辉的亲侄子。 见到这个曾决绝离去的侄儿,刘文辉的怒气显而易见:“当初你走得那么干脆,现在怎么有脸回来了?”刘元瑭泪流满面,磕着头泣不成声:“四叔,我错了!胡宗南卸磨杀驴,我现在连自己的兵都调不动一个了!” 他不住地忏悔,恨自己的贪心和不听劝,刘文辉长叹一声,示意卫兵扶起他,声音沉得像块铁:“起来吧,家丑不可外扬,你丢的不光是部队,是我们刘家的脸。” 刘文辉没有打骂他,可接下来的处置,却比任何惩罚都让刘元瑭痛彻心扉——他被软禁在公馆,所有兵权一并收回,从此成了一个只能“混口饭吃”的闲人,活在无尽的悔恨里。 刘元瑭生于四川大邑的刘氏望族,父亲是刘文辉的二哥,可谓含着金汤匙长大,十八岁便在叔父刘文辉的栽培下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直入川军,一路从连长做到旅长。 到1932年,刘文辉势力鼎盛,拥兵近二十万,刘元瑭已是警卫旅长,在军中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好景不长,1933年“二刘大战”爆发,刘文辉惨败于刘湘,仅剩两万残部退守雅安。 这场大败让刘文辉看透了人心,许多吃他军饷的将领转眼就投靠了刘湘,危难之际,刘元瑭始终不离不弃,这让刘文辉大为感动,决心将基业托付给自家人。 他曾对刘元瑭说:“仲琮,你我血脉相连,替我守住这西康,好不好?”刘元瑭当即表态:“四叔放心,我的命都是你给的!”于是,刘文辉重整二十四军,刘元瑭被委以137师师长重任。 也正是这时,蒋介石的势力开始渗透西康,1935年,刘元瑭被授予少将军衔,这在当时的川军师长里是独一份的荣耀,他得意地宣称,自己的少将是“正牌的”,只比四叔低一级。 这份来自中央的认可,让他心里起了微妙的变化,为了向蒋介石邀功,他甚至不顾刘文辉“不主动出击”的叮嘱,积极带兵阻截红军,并因此获得嘉奖,野心的种子,就此悄悄埋下。 全面抗战爆发后,刘文辉在西康按兵不动,引起了蒋介石的警惕,胡宗南的嫡系部队开始奉命拉拢地方军阀,1940年,特务头子戴笠亲自找到刘元瑭,开门见山:“委员长希望刘师长能率部出川,驻防陕西。” 见他犹豫,戴笠抛出了一个无法拒绝的诱饵:“胡宗南的三十四集团军要新编一个十二军,军长的位置就是给你的。” 军长!这对一个师长来说是天大的诱惑,毕竟在刘文辉只有一个二十四军的格局下,他几乎没有晋升空间,刘元瑭心动了,他觉得总活在四叔的影子里,不如投靠胡宗南这棵大树,闯出自己的天地。 他开始背着刘文辉与胡宗南的人秘密来往,收下金条和手枪,甚至敢在公开场合跟四叔顶嘴,强调“现在要听中央的”,刘文辉看出了不对劲,特意把他叫到祖宗牌位前警告:“我们刘家靠的是抱团,你别被外人的甜言蜜语骗了!” 可刘元瑭嘴上应着,心里却觉得四叔老了,跟不上时代了。 最终,野心战胜了理智,刘元瑭瞒着刘文辉,强行带着137师开赴西安,谁知,背叛的报应来得又快又猛,就在他准备出川时,手下最倚重的两个团长毛国懋和杨开域,竟连夜带着部队掉头返回了西康。 等刘元瑭发现,人马早已在五十里开外,根本追不回来,他只能带着一个残缺的师部和剩下的一个团狼狈入陕。 胡宗南本以为白捡一个师,结果发现送来的是个烂摊子,气得大骂刘元瑭无能,虽然碍于承诺,他还是任命刘元瑭为新编十二军中将军长,但这不过是个空头衔。 新编十二军下辖的两个师,师长全是胡宗南的亲信,而刘元瑭自己的137师则因缺兵少械,番号被直接撤销,并入了军部,他想为自己的军扩充装备,军需处却冷冷回绝:“胡司令说了,物资优先供应有战斗力的部队。” 当初到西安时,胡宗南亲自设宴、配发新军装和美式吉普车的风光,转瞬即逝。 不到半年,胡宗南就开始系统地架空他,他手下仅存的精锐被调去前线当炮灰,参谋长换成了胡的亲信,部队大小事务他一概说了不算,更过分的是,胡宗南召集十二军开会,只叫两个师长参加,把他这个军长晾在一边。 此时,刘元瑭才彻底醒悟,自己从头到尾就是一枚被玩弄的棋子,阵地丢了,部队打光了,万念俱灰的他,在1943年9月的一个深夜,带着几个亲信扒上运煤的火车,逃离了西安。 当他再次踏上雅安的土地,双膝跪在刘文辉公馆门前时,他终于明白,乱世中的兵权,从来不属于投机者,野心一旦失控,再好的前程也会化为泡影,刘文辉保住了他的命,却也让他用余生去咀嚼悔恨的滋味。
1943年,国军中将刘元瑭从西安逃到雅安,跪在刘文辉面前说:“四叔,我对不起你。
寰宇烽火
2025-07-28 11:44:47
0
阅读:41
用户10xxx14
不可能叫刘文辉四叔!应该叫刘文辉幺爸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