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决定断掉对欧盟的液化天然气供应,这是欧盟自己导致的结果。 卡塔尔能源部长致信比利时政府,称因欧盟的气候标准太苛刻,为免受罚蒙损,被迫停止对欧供气,转供更稳定、商业环境优的替代市场。 卡塔尔现行的开采技术还无法满足欧洲的环保标准,导致每艘运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船都可能面临罚款,这让他们的生意变得很难做。 欧盟与俄罗斯关系恶化后一直在全球寻找天然气供应,去年欧盟主席曾亲自赴卡塔尔签署合作协议,但一年多后双方因环保标准分歧导致合作破裂,这让欧盟处境颇为尴尬。 更糟的是,现在全球天然气市场是卖家说了算,卡塔尔不愁买家,转头就把原本要给欧洲的天然气高价卖给了中国、日本,而欧盟这边,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已经开始着急找其他卖家了。 这场纠纷其实反映了一个大问题:在能源问题上,环保和生存发展哪个更重要? 欧盟坚持高标准当然没错,但现实是现在全球大部分天然气生产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有专家打了个比方:这就像在沙漠里快渴死的人,非要坚持只喝特定牌子的矿泉水,是不是有点不切实际? 现在欧盟内部也在争论要不要调整政策,一方面要坚持环保理想,另一方面又怕真的闹"气荒",毕竟如果其他国家也跟着卡塔尔学,欧盟明年可能会缺10%的天然气,相当于三个国家一年的用量。 这场"断气"风波给全世界都提了个醒:能源转型不能太理想化,得考虑现实情况,环保很重要,但也要讲究方法,最好是大家坐下来商量出一个都能接受的标准,而不是单方面定规矩。 这件事让我想起小时候玩"过家家",有的小朋友总爱单方面定规则,结果其他孩子都不跟他玩了,欧盟现在有点像那个爱定规则的小朋友。 说实话,欧盟的环保初衷是好的,气候变化确实是大问题,控制天然气开采中的甲烷排放也很必要,但问题在于,他们定的标准太高太急,而且只要求别人,自己却没那么严格。 卡塔尔的做法虽然有点赌气,但也给欧盟上了一课:在全球化时代,能源买卖是双向选择,卖家可以选买家,买家也可以选卖家,单方面定规矩行不通,最后可能是自己吃亏。 我觉得,环保这事得讲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可以带头,但也要给发展中国家改进的时间和技术支持,就像教小朋友学走路,得一步一步来,不能要求刚会爬的孩子马上跑马拉松。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中国,在推进"双碳"目标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坚持环保方向,又要考虑企业和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毕竟,再好的政策,如果执行不下去,反而会适得其反。 说到底,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合作,希望欧盟能从中吸取教训,以后制定政策时多听听各方的意见,找到那个既能保护环境、又不影响能源安全的平衡点。
在北京,冯德莱恩说了一句大实话,特朗普想不到:欧盟敢如此嚣张。这两天,欧盟主席
【48评论】【8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