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次表达期待访问中国,而且当着菲律宾小马斯克的面;日前他称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好,贸易合作进展顺利。
2025年7月,特朗普在白宫会见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时,公开表达访华意愿,强调中美关系缓和与贸易合作的进展。这一表态令小马科斯措手不及,南海局势与美菲贸易不平等的背景让这一幕充满戏剧性。全球目光聚焦于此,期待中美关系是否将迎来新篇章,而菲律宾的外交策略又将如何调整?这一事件如何影响亚太格局,值得深思。 2025年7月,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正经历微妙变化。中美关系在过去数年的高强度对抗后,逐步迈向缓和。年初,特朗普政府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引发市场波动,但5月的日内瓦会谈达成协议,将中美双边关税从峰值125%降至10%。6月,伦敦会谈进一步放宽了对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稀土磁体等关键物资的贸易逐步恢复,缓解了美国汽车和科技行业的供应链压力。亚太地区局势复杂,菲律宾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盟友,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以东盟轮值主席国的身份频繁出访,力图提升区域影响力。然而,美国对菲律宾商品征收19%的关税,而菲律宾对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的政策,凸显了美菲贸易的不平等。南海问题仍是焦点,美国承诺《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南海,但具体支持力度引发质疑。各国媒体密切关注特朗普的下一步动作,猜测其是否会通过访华巩固外交成果。 7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小马科斯时,公开表达了访问中国的意愿,并称中美关系目前非常良好,贸易合作进展顺利。这一表态令小马科斯陷入尴尬境地。菲律宾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紧随美国步伐,频繁参与美日法联合军演,试图通过强化美菲同盟提升区域影响力。然而,特朗普的发言显示其优先考虑与中国的关系修复,而非在南海问题上为菲律宾提供更多支持。特朗普特别提到,中国恢复关键稀土磁体出口的决定,不仅缓解了美国制造业的供应链危机,也为中美在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打开了新窗口。白宫顾问团队透露,特朗普急于推动访华计划,部分原因是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临近,高关税政策引发的通胀压力已引发选民不满。他希望通过外交突破为国内经济争取喘息空间,同时巩固其“交易大师”的形象。 特朗普还指出,美菲贸易的不平衡问题,强调美国对菲律宾商品征收19%的关税,而菲律宾对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呼吁更公平的贸易安排。小马科斯对此未作明确回应。菲律宾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频频采取强硬姿态,试图通过强化美菲同盟牵制中国。然而,美国的优先级似乎更倾向于与中国修复关系,这让菲律宾的外交努力显得被动。特朗普的表态反映了其一贯的“美国优先”政策,强调通过关税和谈判迫使盟友和伙伴做出更多让步。会谈中,小马科斯试图强调《共同防御条约》在南海问题上的适用性,但特朗普的回应轻描淡写,仅重申美国会支持盟友,但贸易必须公平。 特朗普的访华计划在9月成行。双方将关税进一步降至20%,并就新能源技术合作达成初步协议。国内市场因利好消息而波动,A股科技板块上涨2.8%,外资持续流入,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小马科斯则继续在东盟会议上推动多边合作,11月在雅加达会见中国代表,签署了价值10亿美元的基建投资协议,试图通过经济合作缓解美菲贸易压力。然而,菲律宾在南海的立场未获美国进一步承诺,国内媒体开始质疑其外交策略的成效。 特朗普访华后,中美关系短期内保持稳定,全球市场对贸易战降温的预期推动了股市上涨。外资在上半年增持中国债券和股票达188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国内煤炭和有色金属板块因政策利好而大涨。然而,内资连续两日超百亿流出,市场高低切换的迹象引发关注。中欧世贸争端案的日内瓦仲裁结果公布,裁决中方禁诉令未影响其他成员的专利权保护,但部分裁决被认为不当扩大了世贸组织成员义务,中方对此表达不满。整体消息面保持中性,未对中美关系造成显著冲击。 特朗普的访华计划与中美关系的缓和,对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菲律宾在美菲同盟与对华经济合作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面临更大挑战。小马科斯的外交策略在国内引发争议,其政府在中期选举中的表现不佳,削弱了其政治权威。菲律宾经济虽有增长,但通胀和贫富差距问题依然严峻。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盟友与对手均需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关系。 特朗普的表态与访华行动,是否预示中美关系将进入新阶段?菲律宾在中美博弈中的角色将如何演变?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共同探讨这一事件对全球格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