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前脚刚从中国引进40架歼-35隐身战机和红旗-19反导系统,可

楚兰七问 2025-07-26 17:10:28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前脚刚从中国引进40架歼-35隐身战机和红旗-19反导系统,可后脚态度立刻来了个360°大转变,宣布对中国连铸坯材启动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前脚刚带着40架歼-35战机和红旗-19反导系统的重磅合作意向从中国满载而归,南亚力量格局将如何洗牌的讨论还在升温,谁知巴方后脚就来了一记回马枪。

一纸声明,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连铸坯材启动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拟继续征收高达24.04%的关税。

这究竟是战略伙伴间普通的贸易摩擦,还是巴基斯坦在内外交困下的无奈之举?

表面看是左右互搏,背后却藏着深层的经济账与地缘政治算盘。

要看懂这步棋,就得先看看巴基斯坦家里有多难。

家庭经济就像一柄利剑,生活费用高企,失业率已攀升至7%。

本土钢铁业更是苦苦支撑,全国一年需要800万吨钢材,自家产能却只有600万吨。

缺口长期依赖中国进口,年贸易额超过10亿美元。

可是中国的钢材价格实在太低,让巴基斯坦本地钢厂毫无还手之力,一家小型钢厂因此倒闭,三百人丢了饭碗。

像伊特法克这样的大集团更是急得四处游说,警告政府再不行动,恐怕有五万工人要失业。

更糟的是,印度因克什米尔冲突暂停了《印度河水条约》,导致巴基斯坦八成耕地的水源少了三分之一,农业省份旁遮普的小麦和棉花大幅减产,农民抗议不断,政府的压力又多了一重。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身拉合尔工业世家、三度出任旁遮普省首席部长的夏巴兹·谢里夫,扮演了“救火队长”的角色。

他临危受命接任总理时,国家外汇储备不足30亿美元,债务危机一触即发。

他一边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艰难谈判,一边把希望押在了中巴经济走廊上。

中国是一个“全天候的战略合作伙伴”,它的确在危急关头伸出了援助之手。

军事上,中方提出了供应40架歼-35隐身战机的方案,这款战机雷达截面积极小,再配上射程400公里的霹雳-17导弹,足以改变印巴空战规则。

红旗-19反导系统则能有效拦截印度“烈火”系列导弹。

听上去很美,不过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很快就出来澄清:这些都还只是“提议”,八字没一撇。

经济上,中巴经济走廊的成果实实在在。

瓜达尔港升级,贸易额增长超过12%,项目累计创造了20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也同意偿还巴基斯坦的37亿美元债务,并且计划到2025年对其进行重新调整,这大大减轻了巴基斯坦的财务压力。

而战略合作的宏大叙事,终究要面对国内经济的现实。

巴基斯坦对中国钢材进行了反倾销审查,而这仅仅发生在该计划宣布数日之后。

这并非心血来潮,早在2015年,本土钢企就抱怨中国钢材价格低了15%,关税大棒也从2017年挥舞至今。

这次复审,既是安抚国内产业巨头和工人的必要姿态,也可能是想在与中国的经济谈判中多一张牌。

毕竟对于夏巴兹政府而言,选民和工人的饭碗比遥远的战略承诺更重要。

如果生活没有改善,工作没有着落,再好的中巴关系也无法转化成选票。

因此,夏巴兹政府的举动,与其说是“背刺”,不如说是一种微妙的平衡术。

一方面,他需要中国的军事技术来抗衡印度的威胁,也需要中国的投资和贷款来续命;另一方面,他又必须保护在廉价商品冲击下摇摇欲坠的本土工业。

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恰恰反映了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求生存、谋发展时的现实困境。

它并非中巴关系出现裂痕的信号,而是在长期合作框架下,经济利益冲突浮上水面的正常颠簸。

IMF的贷款终究是杯水车薪,巴基斯坦要偿还的债务占了财政预算的近一半,其中欠中国的就有65亿美元。

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局,就必须进行结构改革。

南亚的地缘格局,正因巴基斯坦这种动态的、务实的平衡策略而变得更加复杂。

只是这种在战略伙伴的援助和本土利益的保护之间走钢丝的策略,究竟能撑多久?

这才是对巴基斯坦未来真正的考验。

0 阅读:23
楚兰七问

楚兰七问

闲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