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澳籍华裔女孩在Tiktok上说:“我父母从小就告诉我,当我们回到中国时一定要讲普通话,不要讲英语,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行李箱里的普通话 莉莉蹲在墨尔本公寓的地板上录抖音时,行李箱拉链刚拉到一半。镜头里露出半截蓝布旗袍,是外婆绣的,盘扣上还挂着去年回国时买的平安结。 "我爸妈从小教我,回中国必须讲普通话,"她对着镜头笑,指尖划过旗袍上的牡丹,"哪怕在家跟他们说英语,过海关那天也得切换模式,就当从没离开过。" 一、过关时的"语言测试" 第一次跟着爸妈回国那年,莉莉才七岁。在广州机场排队过海关,她拽着妈妈的衣角,小声用英语问:"什么时候能吃云吞面?" 爸爸猛地回头瞪她,眼神比墨尔本的冬天还冷。"讲中文,"他压低声音,"忘了出门前怎么跟你说的?" 莉莉吓得把话咽回去。来的路上,爸爸在飞机上教了她一路:"别人问你在哪上学,就说在墨尔本,别说英文学校;问你爱吃什么,说饺子,别说汉堡。"最让她记牢的是这句:"咱们是中国人,讲中国话。" 过关时海关阿姨笑着问:"小姑娘,会说中文吗?"莉莉赶紧点头,用刚学会的腔调说:"会!我爱吃妈妈做的红烧肉!"阿姨被逗笑了,盖章的声音格外清脆。 后来才知道,爸爸是怕被人另眼相看。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刚移民时在餐馆洗盘子,因为说不好英语被工友欺负,总跟妈妈念叨:"咱们根在中国,不能忘了本。" 二、奶奶家的方言课 每年暑假回奶奶家,是莉莉最开心的日子,也是"语言考试"最严的时候。奶奶听不懂英语,爸爸就逼着她学说老家话。 "这是'蝉',咱们叫'知了猴',"爷爷蹲在树下教她,"你看它爬树,就说'往上蹭'。"莉莉学得磕磕绊绊,爷爷总笑她:"洋腔洋调,不像咱老陈家的娃。" 有次表哥带她去村口小卖部,她指着冰棍说"one please",被爸爸知道了,罚她抄一百遍"我是中国人"。夜里她趴在八仙桌上哭,奶奶偷偷塞给她块糖:"你爸是怕你忘本,他小时候啊,就爱听收音机里的普通话广播。" 奶奶的樟木箱里藏着本旧字典,是爸爸上大学时用的,扉页上写着"不忘乡音"。莉莉后来总偷偷翻,把不会的词标上拼音,像在完成一项重要的作业。 三、抖音里的共鸣 去年莉莉在抖音发了条视频,讲自己回国时帮外国同学当翻译的事。有个澳洲男生跟着她来玩,在西安兵马俑前惊叹"amazing",莉莉脱口而出:"这叫栩栩如生,两千多年前的工匠太厉害了!" 视频火了,评论区里有好多跟她一样的华裔孩子留言:"我爸妈也这样!""每次回国前都要突击练中文!" 最让她感动的是个老爷爷的评论:"好孩子,语言是根,记着根就不会迷路。" 此刻行李箱已经装满了,最上面放着那本旧字典。莉莉对着镜头挥挥手:"准备出发啦,这次要去学做奶奶的红烧肉,用普通话记菜谱哦。" 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旗袍的盘扣上,像颗小小的中国结。原来爸妈教的不只是语言,是让她无论走多远,都记得自己从哪里来。
一位澳籍华裔女孩在Tiktok上说:“我父母从小就告诉我,当我们回到中国时一定要
文姐分享生活
2025-07-26 12:17:10
0
阅读:132
azhongii
长相已然一眼外国了[哭笑不得][哭笑不得]